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核酸论文--脱氧核糖核酸(DNA)论文

DNA拓扑结构与DNA拓扑异构酶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1页
 第一节 DNA的拓扑结构与功能第14-20页
     ·DNA结构第14-17页
     ·DNA拓扑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第二节 DNA拓扑异构酶第20-26页
     ·拓扑异构酶的分类第20-22页
     ·大肠杆菌中的DNA拓扑异构酶第22-26页
 第三节 研究DNA拓扑结构的方法第26-30页
     ·沉降系数的测定第26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26-27页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第27-30页
 第四节 研究DNA拓扑结构与拓扑异构酶的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31-41页
 第一节 实验材料第31-33页
     ·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质粒第31页
     ·实验试剂第31-33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3页
 第二节 实验方法第33-41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3-34页
     ·质粒DNA的转化第34页
     ·质粒的小量制备第34-35页
     ·质粒的大量制备第35页
     ·质粒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5-36页
     ·质粒DNA的氯喹-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6页
     ·原子力显微镜制样第36页
     ·碱变性DNA的制备第36-37页
     ·拓扑异构酶Ⅲ的表达纯化第37-38页
     ·细胞抽提物的制备第38页
     ·各种DNA拓扑异构酶酶反应系统第38-39页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DNA的制备第39页
     ·Southern blot第39-40页
     ·超螺旋DNA的切刻反应第40-41页
第三章 超螺旋DNA碱变构的研究第41-56页
 第一节 超螺旋DNA碱变构第42-47页
     ·碱变性超螺旋DNA的电泳行为第42-43页
     ·碱变性超螺旋DNA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像结果第43-45页
     ·质粒DNA Ⅰ与DNA Ⅳ的结构参数比较第45-47页
 第二节 DNA碱变性的深入研究第47-53页
     ·DNA Ⅳ的限制酶切割研究第47-49页
     ·DNA Ⅳ的拓扑异构酶作用研究第49-52页
     ·开环质粒DNA的碱变性结构的研究第52-5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四章 DNA螺线型超螺旋和分子内拓扑交联第56-87页
 第一节 分子内拓扑交联的结构特征第58-71页
     ·分子内拓扑交联使质粒DNA分子分割成拓扑状态不同的结构域第58-60页
     ·质粒DNA分子内交联与电泳行为的相关性第60-65页
     ·DNA分子内拓扑交联度与分子直径的相关性第65-67页
     ·细胞cccDNA被位点特异单链切割酶解除分子内拓扑交联是个耗时过程第67-70页
     ·线性DNA分子自连成cccDNA后不产生分子内拓扑交联第70-71页
 第二节 DNA分子拓扑交联和DNA拓扑酶第71-81页
     ·拓扑异构酶对超螺旋DNA的作用第71-73页
     ·拓扑异构酶对松弛底物的作用第73-74页
     ·Ⅱ型拓扑异构酶的作用第74-76页
     ·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Ⅲ的作用第76-81页
 第三节 四种DNA拓扑异构酶在细胞内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第81-85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DNA样品的影响因子分析第87-107页
 第一节 观测结果的评价方法第88-90页
     ·评价AFM下DNA分子展开程度的参数第88-90页
     ·评价AFM下DNA分子分散程度的参数第90页
 第二节 样品溶液中Mg~(2+)对AFM观测DNA分子的影响第90-94页
     ·样品溶液中Mg~(2+)浓度对AFM下DNA各项参数的影响第91-92页
     ·样品溶液中Mg~(2+)浓度对AFM下DNA成像效果的综合评价第92-94页
 第三节 样品溶液中DNA浓度对AFM观测DNA分子的影响第94-98页
     ·样品溶液中DNA分子浓度对AFM下DNA各项参数的影响第94-96页
     ·样品溶液中DNA浓度对AFM下DNA成像效果的综合评价第96-98页
 第四节 环境中相对湿度对AFM观测DNA分子的影响第98-102页
     ·环境中相对湿度对AFM下DNA各项参数的影响第98-100页
     ·环境相对湿度对AFM下DNA成像效果的综合评价第100-102页
 第五节 AFM观测DNA分子最适条件下的各项参数及应用第102-103页
     ·AFM观测DNA分子最适条件下的各项参数第102页
     ·应用最适条件的实际测量结果第102-103页
 第六节 其他次要影响因素第103-106页
     ·DNA样品干燥方式对质粒DNA AFM成像质量的影响第103-105页
     ·其他因素第105-106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个人简历第11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生物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牛泡沫病毒通过活化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其转录及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