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设计研究--以河南省三门峡陕州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7-35页 |
1.1 研究来源及背景 | 第17-18页 |
1.1.1 研究来源 | 第17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1.2.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要求 | 第17-18页 |
1.1.2.2 地坑窑院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 第1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1.3.1 厨卫空间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1.3.2 厨卫空间更新研究 | 第23-24页 |
1.3.3 乡土建筑厨卫空间更新研究与实践 | 第24-28页 |
1.3.4 地坑窑院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28-3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0-34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30-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1.4.3.1 调查研究的方法 | 第32-33页 |
1.4.3.2 分析研究的方法 | 第33-34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34-35页 |
2 陕州区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概况 | 第35-44页 |
2.1 陕州区地坑窑院民居的生成背景 | 第35-38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5-36页 |
2.1.1.1 区位特征 | 第35-36页 |
2.1.1.2 地质地貌 | 第36页 |
2.1.1.3 气候特征 | 第36页 |
2.1.2 历史人文背景 | 第36-38页 |
2.1.2.1 历史沿革 | 第36-37页 |
2.1.2.2 社会经济 | 第37页 |
2.1.2.3 风土文化 | 第37-38页 |
2.2 陕州区地坑窑院民居概况 | 第38-40页 |
2.2.1 形制与布局 | 第38-39页 |
2.2.2 空间与环境 | 第39-40页 |
2.3 陕州区地坑窑院厨卫空间原型 | 第40-43页 |
2.3.1 位置与方位 | 第40页 |
2.3.2 功能与布局 | 第40-41页 |
2.3.3 设备与设施 | 第41-43页 |
2.3.3.1 通灶炕 | 第41-42页 |
2.3.3.2 穿山灶 | 第42页 |
2.3.3.3 水循环系统 | 第42-43页 |
2.4 小结 | 第43-44页 |
3 陕州区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现状调查 | 第44-71页 |
3.1 现状调查概述 | 第44-47页 |
3.1.1 调查内容 | 第44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44-46页 |
3.1.3 问卷设计 | 第46-47页 |
3.2 基本信息 | 第47-49页 |
3.2.1 住户特征 | 第47-48页 |
3.2.2 地坑窑院民居基本特征 | 第48-49页 |
3.3 厨卫空间现状分析 | 第49-62页 |
3.3.1 厨房现状分析 | 第49-57页 |
3.3.1.1 厨房类型 | 第49-51页 |
3.3.1.2 空间形态 | 第51页 |
3.3.1.3 功能布局 | 第51-52页 |
3.3.1.4 家具设施 | 第52-53页 |
3.3.1.5 使用方式 | 第53-57页 |
3.3.1.6 室内环境 | 第57页 |
3.3.2 卫生间现状分析 | 第57-62页 |
3.3.2.1 卫生间类型 | 第57-59页 |
3.3.2.2 空间形态 | 第59-60页 |
3.3.2.3 功能布局 | 第60-61页 |
3.3.2.4 洁具设施 | 第61页 |
3.3.2.5 使用方式 | 第61-62页 |
3.3.2.6 室内环境 | 第62页 |
3.4 相关配套设施现状分析 | 第62-69页 |
3.4.1 能源使用 | 第62-66页 |
3.4.1.1 炊事能源 | 第63-64页 |
3.4.1.2 采暖能源 | 第64-65页 |
3.4.1.3 热水能源 | 第65-66页 |
3.4.2 给排水 | 第66-68页 |
3.4.2.1 给水 | 第66-67页 |
3.4.2.2 排水 | 第67-68页 |
3.4.3 通风 | 第68-69页 |
3.5 综合评价 | 第69-70页 |
3.6 小结 | 第70-71页 |
4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策略 | 第71-93页 |
4.1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现有问题分析 | 第71-72页 |
4.1.1 功能布局不合理 | 第71页 |
4.1.2 配套设施不完善 | 第71页 |
4.1.3 能源结构不合理 | 第71-72页 |
4.1.4 室内通风采光亟需改善 | 第72页 |
4.2 地坑窑院民居厨房更新策略 | 第72-88页 |
4.2.1 功能布局的整合策略 | 第72-83页 |
4.2.1.1 功能空间构成 | 第72-74页 |
4.2.1.2 LDK组合模式的优化 | 第74-78页 |
4.2.1.3 厨务功能布局的优化 | 第78-80页 |
4.2.1.4 收纳储藏功能的优化 | 第80-83页 |
4.2.2 室内环境的改善策略 | 第83-85页 |
4.2.2.1 室内墙体饰面的优化 | 第83-84页 |
4.2.2.2 室内空气环境的优化 | 第84-85页 |
4.2.2.3 室内采光环境的优化 | 第85页 |
4.2.3 相关设备设施的提升策略 | 第85-88页 |
4.2.3.1 传统火炕的优化使用 | 第85-86页 |
4.2.3.2 生物质能源的优化利用 | 第86-88页 |
4.3 地坑窑院民居卫生间更新策略 | 第88-92页 |
4.3.1 生态厕所的应用 | 第88-90页 |
4.3.2 整体式卫生间的应用 | 第90-91页 |
4.3.3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 第91-92页 |
4.4 小结 | 第92-93页 |
5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设计 | 第93-104页 |
5.1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设计影响因素 | 第93-94页 |
5.1.1 经济条件的影响 | 第93页 |
5.1.2 使用人群的影响 | 第93页 |
5.1.3 建筑形制的影响 | 第93页 |
5.1.4 风土习俗的影响 | 第93-94页 |
5.1.5 配套设施的影响 | 第94页 |
5.2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设计原则 | 第94-95页 |
5.2.1 经济适宜性原则 | 第94页 |
5.2.2 人群适宜性原则 | 第94-95页 |
5.2.3 建筑适宜性原则 | 第95页 |
5.2.4 技术适宜性原则 | 第95页 |
5.2.5 生态适宜性原则 | 第95页 |
5.3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设计内容 | 第95-96页 |
5.3.1 空间的合理布局 | 第95-96页 |
5.3.2 设备设施的完善 | 第96页 |
5.3.3 室内环境的提升 | 第96页 |
5.4 地坑窑院民居厨卫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 第96-103页 |
5.4.1 陕州区曲村高家地坑院现状 | 第96-100页 |
5.4.2 厨卫空间更新设计内容 | 第100-101页 |
5.4.3 厨卫空间更新设计方案 | 第101-103页 |
5.4.3.1 厨房更新设计方案 | 第101-103页 |
5.4.3.2 卫生间更新设计方案 | 第103页 |
5.5 小结 | 第103-104页 |
6 结论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附录一 | 第108-111页 |
附录二 | 第111-113页 |
附录三 | 第113-114页 |
附录四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