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片面帮助犯的概述 | 第14-24页 |
2.1 片面帮助犯的内涵界定 | 第14-17页 |
2.2 片面帮助犯的性质争议 | 第17-20页 |
2.2.1 片面帮助犯的肯定说 | 第17-18页 |
2.2.2 片面帮助犯的否定说 | 第18-19页 |
2.2.3 片面帮助犯的合理性依据 | 第19-20页 |
2.3 片面帮助犯的构成要素 | 第20-24页 |
2.3.1 片面帮助犯的主体要素 | 第20页 |
2.3.2 片面帮助犯的主观要素 | 第20-21页 |
2.3.3 片面帮助犯的客体要素 | 第21-22页 |
2.3.4 片面帮助犯的客观要素 | 第22-24页 |
3 片面帮助犯的犯罪形态 | 第24-29页 |
3.1 片面帮助犯的未完成形态 | 第24-26页 |
3.1.1 片面帮助犯的预备状态 | 第24-25页 |
3.1.2 片面帮助犯的中止状态 | 第25页 |
3.1.3 片面帮助犯的未遂状态 | 第25-26页 |
3.2 片面帮助犯的罪数形态 | 第26-29页 |
3.2.1 连续犯中的片面帮助犯 | 第26-27页 |
3.2.2 结合犯中的片面帮助犯 | 第27-28页 |
3.2.3 牵连犯中的片面帮助犯 | 第28-29页 |
4 片面帮助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思考 | 第29-38页 |
4.1 片面帮助犯的理论与实践缺陷 | 第29-32页 |
4.1.1 片面帮助犯在理论上定罪模糊 | 第29-30页 |
4.1.2 片面帮助犯在理论上处罚依据不足 | 第30-31页 |
4.1.3 片面帮助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主体责任不明 | 第31-32页 |
4.2 片面帮助犯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 第32-38页 |
4.2.1 理论上完善片面帮助犯的定罪标准 | 第32-33页 |
4.2.2 从理论上明确片面帮助犯的可罚性依据 | 第33-35页 |
4.2.3 在司法实践中明确片面帮助犯责任程度分担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