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慧远弥陀净土信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一、慧远弥陀净土信仰的形成背景 | 第20-35页 |
(一)慧远时代的多元文化 | 第20-25页 |
1、儒学衰落 | 第20-21页 |
2、道教分化 | 第21-23页 |
3、佛教突起 | 第23-25页 |
(二)弥陀净土信仰传入历程 | 第25-29页 |
1、“净土”信仰发展概况 | 第25-28页 |
2、弥陀净土信仰及其殊胜之处 | 第28-29页 |
(三)慧远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29-35页 |
1、慧远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志趣 | 第30-31页 |
2、慧远对佛教教义的专研 | 第31-32页 |
3、慧远对待王权的的态度 | 第32-33页 |
4、慧远对禅法的自觉探求 | 第33-35页 |
二、慧远弥陀净土信仰的主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 第35-47页 |
(一)念佛思想 | 第35-40页 |
1、观想念佛 | 第35-37页 |
2、禅智念佛 | 第37-40页 |
(二)修行表征 | 第40-47页 |
1、建斋立誓 | 第40-43页 |
2、念佛为先 | 第43-44页 |
3、圆成佛道 | 第44-47页 |
三、慧远弥陀净土信仰评述 | 第47-58页 |
(一)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 第47-53页 |
1、结社念佛,兴盛晋末刘宋时期南方的弥陀净土信仰 | 第47-50页 |
2、念佛三昧,首倡以观想念佛为主的修禅观 | 第50-52页 |
3、融摄儒道,彰显“三教合一”之精神 | 第52-53页 |
(二)对后世中国净土思想史的影响 | 第53-58页 |
1、慧远对“弥陀净土”之影响 | 第54-55页 |
2、慧远对“唯心净土”之影响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