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问题提出第17页
    1.2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7-18页
        1.2.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2.2 研究意义第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研究创新之处第22-23页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23-35页
    2.1 概念界定第23-24页
        2.1.1 城镇化第23-24页
        2.1.2 产业集群第24页
    2.2 理论基础第24-28页
        2.2.1 协同理论第24-25页
        2.2.2 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第25-26页
        2.2.3 城镇化相关理论第26-28页
    2.3 文献综述第28-33页
        2.3.1 关于城镇化及其发展水平研究第28-30页
        2.3.2 关于产业集聚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第30-32页
        2.3.3 关于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关联性研究第32-33页
    2.4 研究述评第33-35页
3 国内外城镇化发展实践及启示第35-52页
    3.1 国内外城镇化历程第35-42页
        3.1.1 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第35-36页
        3.1.2 国内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第36-42页
    3.2 国外城市化发展实践和启示第42-46页
        3.2.1 发展实践第42-44页
        3.2.2 启示第44-46页
    3.3 国内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模式和启示第46-51页
        3.3.1 国内城镇化发展的典型模式第46-49页
        3.3.2 启示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理分析第52-71页
    4.1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特征第52-56页
        4.1.1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第52-53页
        4.1.2 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分类第53-56页
    4.2 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产业背景第56-60页
        4.2.1 城镇的出现第56-58页
        4.2.2 城镇的发展第58-60页
    4.3 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机理第60-69页
        4.3.1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理第60-64页
        4.3.2 城镇化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第64-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5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实证分析第71-102页
    5.1 漳浦县城镇化发展现状第71-78页
        5.1.1 研究区域概况第71-72页
        5.1.2 漳浦县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第72-75页
        5.1.3 漳浦县城镇化发展特点第75-77页
        5.1.4 漳浦县城镇化发展存在问题第77-78页
    5.2 漳浦县产业发展和主导产业集群状况第78-82页
        5.2.1 漳浦县产业发展状况第78-81页
        5.2.2 漳浦县主导产业集群状况第81-82页
    5.3 漳浦县产业布局与城镇空间协调互动第82-87页
    5.4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第87-93页
        5.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87-89页
        5.4.2 研究方法选择第89-92页
        5.4.3 指标的处理第92-93页
    5.5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相关度的测量第93-99页
        5.5.1 城镇化及产业集群综合发展指标的因子分析第93-97页
        5.5.2 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相关度的评价分析第97-99页
    5.6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成效与存在问题第99-100页
        5.6.1 发展成效第99-100页
        5.6.2 存在问题第100页
    5.7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6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一:城镇化与内生型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第102-121页
    6.1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第102-104页
        6.1.1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内涵第102-103页
        6.1.2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特征第103-104页
    6.2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第104-108页
        6.2.1 资源禀赋条件第104-106页
        6.2.2 政策制度条件第106-107页
        6.2.3 经济基础条件第107-108页
        6.2.4 社会关系网络条件第108页
    6.3 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第108-113页
        6.3.1 集聚动力第109页
        6.3.2 民间资本的集聚第109-110页
        6.3.3 市场竞争第110-111页
        6.3.4 社会资本第111-112页
        6.3.5 区域一体化整合第112页
        6.3.6 政策扶持第112-113页
    6.4 基于内生型产业集群环境下的城镇化效应第113-118页
        6.4.1 带动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第113-114页
        6.4.2 逐渐吸引了人口向城镇转移第114-115页
        6.4.3 促进城镇产业结构的升级第115页
        6.4.4 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第115-116页
        6.4.5 催生“镇区园区融合发展”模式第116页
        6.4.6 推动城镇圈层式扩张第116-118页
    6.5 城镇化对内生型产业集群的支撑效应第118-119页
    6.6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7 漳浦县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二:城镇化与外生型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第121-133页
    7.1 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第121-123页
        7.1.1 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内涵第121-122页
        7.1.2 外生型产业集群的特征第122-123页
    7.2 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第123-125页
        7.2.1 软硬环境条件第123页
        7.2.2 企业降低成本需求推动第123-124页
        7.2.3 区域政府产业发展导向诱致第124页
        7.2.4 生产要素集聚的保障第124-125页
    7.3 外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第125-127页
        7.3.1 区位动力第125-126页
        7.3.2 政府促导第126-127页
        7.3.3 龙头企业带动第127页
    7.4 基于外生型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的城镇化效应第127-130页
        7.4.1 促进人口的快速城镇化第127-128页
        7.4.2 促进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第128页
        7.4.3 呈现“园区带镇”的城镇化路径第128-129页
        7.4.4 推动城镇组团式扩张第129页
        7.4.5 催生“专业镇”的形成和发展第129-130页
    7.5 城镇化对外生型产业集群的支撑效应第130-131页
    7.6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8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33-142页
    8.1 研究结论第133-135页
    8.2 政策建议第135-142页
        8.2.1 突出互动,构建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第135-136页
        8.2.2 强调特色,不断扶持发展带动效应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第136页
        8.2.3 以点带面,加快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推广和普及第136-137页
        8.2.4 强化改革,消除城镇化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体制障碍第137-138页
        8.2.5 着力创新,提高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第138-139页
        8.2.6 加强梳理,构建协调发展且功能定位明确的城镇体系第139页
        8.2.7 加大力度,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第139-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7页
附表第147-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华跨国公司若干伦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农地流转金融支持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