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酿酒酵母海藻糖代谢工程与抗逆性相关机制研究

致谢第1-12页
英文缩略词第12-14页
摘要第14-16页
Abstract第16-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37页
   ·耐高渗HOG途径第20-23页
     ·HOG途径信号传导第20-21页
     ·HOG途径的上游分支第21-22页
     ·Pbs2p与Hog1p的激活第22页
     ·HOG途径转录调控机制第22-23页
   ·耐高温HSR途径第23-26页
     ·热激因子HSF第23-24页
     ·热激蛋白HSP第24-25页
     ·分子伴侣功能第25-26页
     ·热激蛋白在其它应激途径中的作用第26页
   ·应激GSR途径第26-29页
     ·鸟苷酸交换因子Cdc25p第27页
     ·小G蛋白Ras第27-28页
     ·腺苷环化酶Cyr1p及环化酶相关蛋白第28页
     ·蛋白激酶A(PKA)第28-29页
     ·转录因子Msn2/4p第29页
   ·海藻糖第29-34页
     ·海藻糖的概述第29-30页
     ·海藻糖的代谢途径第30-32页
       ·海藻糖的合成途径第30-31页
       ·海藻糖的分解途径第31-32页
     ·海藻糖的保护机制第32-34页
       ·"水替代"假说第33页
       ·"优先结合"假说第33页
       ·"玻璃态"假说第33-34页
       ·海藻糖与分子伴侣协同作用理论第34页
   ·总结与展望第34页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34-37页
第二章 海藻糖代谢途径基因改造工程菌株构建第37-81页
   ·前言第37-38页
   ·材料第38-43页
     ·菌株和质粒第38页
     ·主要试剂第38-39页
     ·培养基、试剂及缓冲液的配制第39-43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9-40页
       ·试剂及缓冲液配制第40-43页
     ·主要仪器第43页
   ·方法第43-56页
     ·单倍体亲株获得第43-46页
       ·二倍体亲株产孢分离单倍体菌株第43-44页
       ·单倍体菌株交配型鉴定第44页
       ·高糖YEPD培养基发酵工艺第44-45页
       ·发酵液组分分析第45页
       ·酵母胞内海藻糖含量测定第45-46页
         ·标准曲线绘制第45页
         ·海藻糖含量的测定第45-46页
       ·统计学方法第46页
     ·构建重组质粒第46-52页
       ·小量质粒提取第46-47页
       ·酵母小量基因组DNA抽提第47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第47-48页
       ·PCR产物回收第48页
       ·质粒及回收产物的酶切第48-49页
       ·酶切产物电泳割胶回收第49-50页
       ·DNA与质粒的连接第50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0页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50-51页
       ·转化子的挑选及鉴定第51-52页
         ·菌落PCR第51页
         ·质粒酶切验证第51-52页
         ·测序验证第52页
     ·酵母工程菌株构建第52-53页
       ·同源重组转化酵母第52页
       ·酵母菌落PCR验证第52-53页
       ·去除抗性标记第53页
     ·海藻糖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测定第53-56页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酶活测定第53-54页
         ·粗酶液提取第53页
         ·BCA法测总蛋白含量第53-54页
         ·Tps1p酶活测定第54页
       ·海藻糖酸性水解酶酶活测定第54-56页
         ·酵母细胞总蛋白提取第54-55页
         ·Ath1p酶活测定第55-56页
       ·海藻糖中性水解酶酶活测定第56页
   ·结果第56-78页
     ·单倍体菌株的分离第56页
     ·单倍体菌株交配型鉴定第56-57页
     ·菌株发酵性能与胞内海藻糖含量相关性分析第57-59页
     ·酿酒酵母TPS1过表达菌株构建第59-70页
       ·pUG6质粒改进第59页
       ·PGK强启动子导入第59-62页
       ·构建TPS1过表达载体第62-66页
       ·酵母菌株TPS1过表达第66-68页
       ·Tps1p酶活测定结果第68-69页
       ·KanMX抗性标记去除第69-70页
     ·敲除海藻糖水解酶基因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第70-76页
       ·待敲除基因的扩增第70-71页
       ·pUG6-zeocin质粒的构建第71页
       ·基因敲除阻断盒的构建第71-72页
       ·PCR介导基因破坏法敲除ATH1/NTH1第72-74页
       ·敲除菌株去除抗性标记第74页
       ·Ath1p酶活测定结果第74-75页
       ·Nth1p酶活测定结果第75-76页
     ·工程菌株胞内海藻糖含量测定第76-78页
   ·讨论第78-80页
     ·不可鉴定交配型单倍体第78页
     ·单倍体菌株多样性第78页
     ·海藻糖含量与发酵性能相关性第78页
     ·工程菌株构建第78-79页
     ·抗性标记筛选转化子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三章 工程菌株与亲株胁迫条件下生长及发酵性能比较第81-105页
   ·前言第81-82页
   ·材料第82-85页
     ·菌株第82-83页
     ·主要试剂第83页
     ·主要培养基第83页
     ·发酵培养基制备第83页
     ·主要溶液配制第83-84页
     ·仪器第84-85页
   ·方法第85-87页
     ·不同胁迫条件下生长曲线测定第85页
     ·单倍体杂交获得优良二倍体杂合子第85页
     ·平板点样第85-86页
     ·完全合成培养基发酵工艺第86页
     ·玉米糖化醪同步糖化发酵第86页
     ·发酵液组分分析第86-87页
     ·海藻糖含量测定第87页
     ·统计学方法第87页
   ·实验结果第87-101页
     ·生长曲线测定第87-89页
     ·二倍体工程菌株构建第89-90页
     ·平板点样第90-91页
     ·完全合成培养基发酵第91-98页
       ·常糖发酵第91-92页
       ·高糖发酵第92-93页
       ·高温常糖发酵第93页
       ·低pH常糖发酵第93-98页
     ·玉米糖化醪发酵第98-101页
   ·讨论第101-103页
     ·敲除ATH1提高菌株发酵性能第101-102页
     ·敲除NTH1菌株高糖下生长能力下降第102页
     ·二倍体工程菌株的优良性状第102页
     ·海藻糖代谢能量无效循环第102-103页
     ·发酵过程中的乙醇胁迫第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四章 海藻糖代谢工程菌株抗逆性高于亲株的原因初探第105-122页
   ·前言第105-106页
   ·材料第106-108页
     ·菌株第106页
     ·主要试剂第106-107页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第107页
     ·主要仪器第107-108页
   ·方法第108-110页
     ·平板点样及生长曲线测定第108页
       ·平板点样第108页
       ·生长曲线绘制第108页
     ·呼吸缺陷型检出第108页
     ·细胞膜完整性分析第108-109页
     ·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析第109页
     ·酶液提取第109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测定第109-110页
     ·数据分析第110页
   ·结果第110-119页
     ·工程菌株与亲株对乙醇耐受力比较第110-114页
       ·工程菌株与亲株乙醇胁迫下生长状况比较第110-112页
       ·工程菌株与亲株呼吸缺陷型比例分析比较第112页
       ·乙醇胁迫下细胞膜完整性分析第112-114页
     ·高渗、高温、低pH等条件下细胞膜完整性分析第114-115页
     ·工程菌株与亲株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析比较第115-117页
     ·工程菌株与亲株抗氧化性能比较第117-118页
     ·工程菌株与亲株SOD活性测定比较第118-119页
   ·讨论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五章 酵母菌HOG信号途径基因的变异及其进化机制研究第122-145页
   ·前言第122-123页
   ·材料第123-124页
     ·菌株第123-124页
     ·试剂第124页
     ·主要培养基第124页
     ·主要仪器第124页
   ·实验方法第124-131页
     ·黄酒酵母单倍体菌株分离第124-125页
     ·平板点样第125页
     ·酵母基因组提取第125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第125-126页
       ·引物合成第125页
       ·PCR扩增第125-126页
       ·电泳验证第126页
     ·TA克隆第126-128页
       ·PCR产物电泳割胶回收第126页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126页
       ·与T载体连接第126-127页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第127页
       ·白色菌落PCR验证第127-128页
     ·酵母基因组中HOG途径基因的确定第128-129页
     ·酿酒酵母HOG途径基因多态性分析第129页
     ·序列比对及建树第129-130页
     ·进化速率的计算及正向进化检测第130页
     ·数据分析第130-131页
   ·结果第131-141页
     ·酿酒酵母种内渗透压耐性差异分析第131页
     ·酿酒酵母种内HOG途径基因多态性分析第131-135页
     ·HOG途径基因在酵母基因组中的分布第135-137页
     ·酵母菌种间基因序列差异与基因功能相关分析第137-138页
     ·自然选择压力与基因在途径中位置的相关分析第138-139页
     ·其它影响HOG途径基因进化的因素第139-141页
   ·讨论第141-143页
     ·工业菌株与实验菌株海藻糖合成量不同第141-142页
     ·不同酿酒酵母种内HOG途径基因的差异第142页
     ·不同酵母种间HOG途径基因的差异第142-143页
     ·全基因组网络分析第143页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后续工作建议第145-149页
   ·全文总结第145-147页
   ·本文创新点第147页
   ·后续工作建议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6页
附录第156-157页
作者简历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叶际微环境共同调控下的气孔集群振荡时空动态规律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EXPA7亚家族调控水稻根毛伸长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