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酸洗废水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新工艺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4页 |
1.1.1 不锈钢酸洗废水的产生、组成及危害 | 第15-16页 |
1.1.2 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现状 | 第16-20页 |
1.1.3 污泥处理现状 | 第20-24页 |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思路及内容 | 第24-28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2.4 拟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 第26页 |
1.2.5 特色和创新 | 第26-28页 |
第2章 酸洗废水中和沉淀实验研究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9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3 分析和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2.3.1 F~-去除率与CaO加入量的关系 | 第31-32页 |
2.3.2 废水中金属残余量与pH的关系 | 第32-34页 |
2.3.3 钙钠协同沉淀对污水处理效果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酸洗污泥碳热还原-磁选分离实验研究 | 第38-6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8-40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2.3 分析和表征方法 | 第40-41页 |
3.3 热力学分析 | 第41-44页 |
3.3.1 反应发生控制步骤 | 第41-43页 |
3.3.2 反应历程分析 | 第43-44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3.4.1 污泥原料分析 | 第44-46页 |
3.4.2 还原产物分析 | 第46-49页 |
3.4.3 污泥组成对金属回收率和品位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4 还原剂用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5 还原时间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6 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5 酸洗污泥中金属协同还原机理研究 | 第55-59页 |
3.5.1 XRD分析 | 第56-58页 |
3.5.2 物相分析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4章 合金颗粒长大影响因素探究 | 第62-71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份 | 第62-64页 |
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2-64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4.2.3 分析与表征方法 | 第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4.3.1 助熔剂对合金颗粒长大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2 压块成坯对合金颗粒长大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3 温度对合金颗粒长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4 还原时间对合金颗粒长大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5 还原剂用量对合金颗粒长大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 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新工艺环境评估及经济分析 | 第71-80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1-72页 |
5.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71-72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2页 |
5.2.3 分析和表征方法 | 第72页 |
5.3 环境效益分析 | 第72-75页 |
5.3.1 中和水环境评估 | 第72-74页 |
5.3.2 尾矿氟离子浸出毒性 | 第74页 |
5.3.3 尾矿金属离子浸出毒性 | 第74-75页 |
5.4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5-78页 |
5.4.1 成本分析 | 第75-77页 |
5.4.2 收益分析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6.2 下一步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