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同种金属激光深熔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1.2.1 非动态小孔模型的焊接过程模拟研究 | 第13-16页 |
1.2.2 动态小孔模型的焊接过程模拟研究 | 第16-19页 |
1.2.3 飞溅形成过程模拟研究 | 第19-20页 |
1.2.4 金属蒸汽等离子体研究 | 第20-22页 |
1.3 异种金属激光深熔焊接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4 激光深熔焊接保护气流场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2章 激光深熔焊接过程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9-38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控制方程及其离散方法 | 第29-32页 |
2.3 多相流VOF模型 | 第32-33页 |
2.4 控制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 第33-35页 |
2.5 数值计算的程序实现 | 第35-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激光深熔点焊接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 | 第38-65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数学模型 | 第38-45页 |
3.2.1 激光热源模型 | 第39-41页 |
3.2.2 控制方程 | 第41-44页 |
3.2.3 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3.3 点焊接过程数值分析 | 第45-56页 |
3.3.1 小孔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 | 第48-51页 |
3.3.2 熔池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 | 第51-54页 |
3.3.3 飞溅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 | 第54-56页 |
3.4 小孔的稳定性分析 | 第56-58页 |
3.5 激光功率对焊接过程的影响 | 第58-60页 |
3.6 实验验证 | 第60-6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激光深熔连续焊接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 | 第65-86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数学模型 | 第65-68页 |
4.2.1 激光热源模型 | 第66-67页 |
4.2.2 控制方程 | 第67-68页 |
4.3 局部熔透模式焊接过程数值分析 | 第68-74页 |
4.3.1 局部熔透模式焊接过程分析 | 第69-71页 |
4.3.2 熔池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 | 第71-74页 |
4.4 全熔透模式焊接过程数值分析 | 第74-80页 |
4.4.1 全熔透模式焊接过程分析 | 第75-77页 |
4.4.2 熔池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 | 第77-80页 |
4.5 工件表面等离子体对焊缝形貌的影响 | 第80-82页 |
4.6 实验验证 | 第82-8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异种金属激光深熔连续焊接流体流动和传热传质过程分析 | 第86-106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数学模型 | 第86-91页 |
5.2.1 控制方程 | 第88-90页 |
5.2.2 多相流-质量输运组合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90-91页 |
5.3 熔池的流动和传热过程分析 | 第91-98页 |
5.4 异种金属之间传质及机理研究 | 第98-101页 |
5.5 实验验证 | 第101-10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激光深熔焊接保护气流动和传质过程分析 | 第106-122页 |
6.1 引言 | 第106页 |
6.2 数学模型 | 第106-109页 |
6.2.1 控制方程的处理 | 第108-109页 |
6.2.2 边界条件 | 第109页 |
6.3 保护气流动和传质过程分析 | 第109-112页 |
6.3.1 保护气流场分析 | 第110-112页 |
6.3.2 保护气传质过程分析 | 第112页 |
6.4 保护气流量变化对传质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6.5 保护气管位置和倾角变化对传质的影响 | 第114-120页 |
6.5.1 垂直距离变化对传质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6.5.2 水平距离变化对传质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6.5.3 保护气管倾角变化对传质的影响 | 第117-120页 |
6.6 实验验证 | 第120-12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7.1 结论 | 第122-123页 |
7.2 创新点 | 第123-124页 |
7.3 展望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