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控对铁皮石斛白绢病的防治效应及其机理初探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37页 |
1 铁皮石斛概述 | 第17-23页 |
1.1 活性成分与功效 | 第17-20页 |
1.1.1 多糖 | 第17-18页 |
1.1.2 生物碱 | 第18页 |
1.1.3 菲类、联苄类 | 第18-19页 |
1.1.4 黄酮类 | 第19页 |
1.1.5 氨基酸 | 第19页 |
1.1.6 微量元素 | 第19-20页 |
1.2 自然生长及与人工种植 | 第20页 |
1.3 主要病害 | 第20-23页 |
1.3.1 炭疽病 | 第21页 |
1.3.2 疫病 | 第21-22页 |
1.3.3 黑斑病 | 第22-23页 |
1.3.4 白绢病 | 第23页 |
2 白绢病研究进展 | 第23-36页 |
2.1 病原菌特性 | 第23-25页 |
2.1.1 分类学 | 第23-24页 |
2.1.2 形态学 | 第24页 |
2.1.3 生长特性 | 第24-25页 |
2.2 致病性 | 第25-31页 |
2.2.1 病害发生 | 第25-26页 |
2.2.2 致病条件 | 第26-27页 |
2.2.3 致病机理 | 第27-28页 |
2.2.4 侵染传播 | 第28-31页 |
2.3 防治工作 | 第31-36页 |
2.3.1 农耕措施 | 第31-32页 |
2.3.2 化学防治 | 第32-33页 |
2.3.3 生物防治 | 第33-36页 |
2.3.4 微生态调控 | 第36页 |
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6-37页 |
第二章 铁皮石斛白绢病病原菌鉴定 | 第37-45页 |
1 材料 | 第37页 |
2 方法 | 第37-41页 |
2.1 病原菌分离 | 第37-38页 |
2.1.1 菌株分离 | 第37页 |
2.1.2 致病性验证 | 第37-38页 |
2.2 病原菌鉴定 | 第38-41页 |
2.2.1 形态鉴定 | 第38页 |
2.2.2 分子鉴定 | 第38-41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3.1 病原菌分离 | 第41-42页 |
3.1.1 菌株分离 | 第41页 |
3.1.2 致病性验证 | 第41-42页 |
3.2 病原菌鉴定 | 第42-44页 |
3.2.1 形态鉴定 | 第42-43页 |
3.2.2 分子鉴定 | 第43-44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功能菌株筛选及对白绢病的防治效应 | 第45-62页 |
1 材料 | 第45-46页 |
1.1 实验菌株 | 第45页 |
1.2 实验植株 | 第45-46页 |
2 方法 | 第46-50页 |
2.1 功能菌株鉴定筛选 | 第46-48页 |
2.1.1 菌株筛选 | 第46页 |
2.1.2 菌株鉴定 | 第46-48页 |
2.2 功能菌抗病效应 | 第48-49页 |
2.2.1 单一菌 | 第48-49页 |
2.2.2 混合菌 | 第49页 |
2.3 微生态调控与抗病性 | 第49-50页 |
2.3.1 离体植株 | 第49-50页 |
2.3.2 组培苗 | 第50页 |
2.3.3 定殖情况 | 第50页 |
3 结果分析 | 第50-61页 |
3.1 功能菌株鉴定筛选 | 第50-53页 |
3.1.1 菌株筛选 | 第50-51页 |
3.1.2 菌株鉴定 | 第51-53页 |
3.2 功能菌抗病效应 | 第53-57页 |
3.2.1 单一菌 | 第53-56页 |
3.2.2 混合菌 | 第56-57页 |
3.3 微生态调控与抗病性 | 第57-61页 |
3.3.1 离体植株 | 第57-58页 |
3.3.2 组培苗 | 第58-60页 |
3.3.3 定殖情况 | 第60-61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白绢病抗病机理初步探究 | 第62-73页 |
1 材料 | 第62页 |
2 方法 | 第62-66页 |
2.1 抗性物质 | 第62-64页 |
2.2 营养竞争 | 第64页 |
2.3 激素调节 | 第64-66页 |
2.3.1 IAA | 第64-65页 |
2.3.2 ACC 脱氨酶 | 第65-66页 |
3 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3.1 抗性物质 | 第66-69页 |
3.2 营养竞争 | 第69-70页 |
3.3 激素调节 | 第70-71页 |
3.3.1 IAA | 第70页 |
3.3.2 ACC脱氨酶 | 第70-71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附录一 培养基的配制 | 第85-87页 |
附录二 重要溶液的制备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