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 第9-10页 |
1.2 放射性含碘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0-11页 |
1.3 放射性含碘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进展 | 第11-15页 |
1.3.1 离子交换法 | 第11-12页 |
1.3.2 化学沉淀法 | 第12页 |
1.3.3 膜分离技术法 | 第12-13页 |
1.3.4 吸附法 | 第13-15页 |
1.4 吸附法介绍 | 第15-18页 |
1.4.1 吸附剂的确定 | 第15-16页 |
1.4.2 单级吸附 | 第16-17页 |
1.4.3 多级逆流吸附 | 第17-18页 |
1.4.4 脱附 | 第18页 |
1.5 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18-21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材料和分析方法 | 第21-35页 |
2.1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 | 第21-23页 |
2.2 试验原水中I~-浓度的确定 | 第23-24页 |
2.3 单级吸附研究 | 第24-25页 |
2.3.1 吸附动力学 | 第24页 |
2.3.2 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 第24页 |
2.3.3 吸附等温线 | 第24页 |
2.3.4 脱附试验 | 第24-25页 |
2.3.5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25页 |
2.4 累积二级逆流吸附工艺 | 第25-26页 |
2.5 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 | 第26-31页 |
2.5.1 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装置 | 第26-28页 |
2.5.2 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流程 | 第28-30页 |
2.5.3 新型二级逆流吸附理论计算 | 第30-31页 |
2.6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2.6.1 碘化物的测量方法 | 第31-32页 |
2.6.2 其它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2-35页 |
第3章 改性活性炭单级吸附除碘试验研究 | 第35-49页 |
3.1 原水水质 | 第35页 |
3.2 吸附动力学试验和吸附热力学试验 | 第35-47页 |
3.2.1 吸附动力学 | 第35-41页 |
3.2.2 吸附剂投加量 | 第41-42页 |
3.2.3 吸附等温线 | 第42-44页 |
3.2.4 脱附试验 | 第44-45页 |
3.2.5 干扰离子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 单级吸附工艺出水水质分析 | 第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改性活性炭-Ⅰ新型二级逆流吸附除碘试验研究 | 第49-57页 |
4.1 原水水质 | 第49-50页 |
4.2 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 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 | 第51-53页 |
4.3.1 理论计算 | 第51-52页 |
4.3.2 累积逆流吸附工艺试验值 | 第52页 |
4.3.3 计算方法的验证 | 第52-53页 |
4.3.4 单级吸附与新型二级逆流吸附工艺的对比 | 第53页 |
4.4 出水水质分析 | 第53-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改性活性炭-Ⅱ新型二级逆流吸附除碘试验研究 | 第57-65页 |
5.1 原水水质 | 第57页 |
5.2 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5.3 参数优化 | 第58-63页 |
5.3.1 不同反应时间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3.2 不同初始浓度下的新型二级逆流吸附试验分析 | 第59-63页 |
5.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