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雷电过电压和特快速暂态过电压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1 雷电过电压的危害 | 第10页 |
1.2.2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的危害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站内雷电过电压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站内VFTO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500kV水电站升压站典型特征 | 第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500kV水电站升压站内设备暂态模型的建立 | 第16-26页 |
2.1 仿真对象的简介 | 第16-19页 |
2.1.1 仿真对象概况 | 第16-17页 |
2.1.2 SK水电站升压站主接线形式 | 第17-18页 |
2.1.3 站内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 第18-19页 |
2.2 架空线路模型 | 第19-20页 |
2.3 避雷器模型 | 第20-21页 |
2.4 GIL和GIS母线模型 | 第21-22页 |
2.5 高压套管模型 | 第22-23页 |
2.6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模型 | 第23-24页 |
2.7 绕组类设备的等效模型 | 第24-2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雷电过电压在SK水电站升压站内的分布 | 第26-36页 |
3.1 仿真前提假设条件 | 第26-27页 |
3.1.1 雷电入侵方式 | 第26页 |
3.1.2 雷电入侵时SK水电站升压站的运行方式 | 第26-27页 |
3.2 雷电波的等效电源模型 | 第27-29页 |
3.2.1 绝缘子串闪络反击发生条件 | 第27-28页 |
3.2.2 线路冲击电晕引起的畸变 | 第28页 |
3.2.3 雷电波的等值波形的确立 | 第28-29页 |
3.3 全站整体仿真电路 | 第29-30页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0-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VFTO在SK水电站升压站内的分布 | 第36-47页 |
4.1 仿真前提假设条件 | 第36-40页 |
4.1.1 残余电荷的等效模型 | 第36-37页 |
4.1.2 VFTO发生时SK水电站升压站的运行方式 | 第37-40页 |
4.2 DS操作过程中的燃弧模型 | 第40页 |
4.3 全站整体仿真电路 | 第40-41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1-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