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智能电网需求侧用户响应潜力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理论与技术第15-22页
    2.1 需求响应概述第15页
    2.2 需求响应的分类及作用机理第15-17页
        2.2.1 价格型需求响应机制第16-17页
        2.2.2 激励型需求响应机制第17页
    2.3 以负荷聚合商为中间商的需求响应模式第17-19页
        2.3.1 负荷聚合商的定义第17-18页
        2.3.2 负荷聚合商在需求响应中的运营机制第18-19页
    2.4 需求响应的支持技术第19-21页
        2.4.1 先进计量技术第20页
        2.4.2 远程通信技术第20-21页
        2.4.3 智能控制技术第21页
    2.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考虑信息价值的需求侧用户响应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第22-31页
    3.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第22-24页
        3.1.1 一般评估指标体系第22-23页
        3.1.2 考虑信息价值的评估指标体系第23-24页
    3.2 基于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分配第24-26页
    3.3 算例分析第26-30页
        3.3.1 参数设置第26页
        3.3.2 仿真结果分析第26-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需求侧用户响应潜力评估方法第31-45页
    4.1 潜力评估方法分析第31-34页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31-32页
        4.1.2 单层次灰色关联分析法第32-33页
        4.1.3 支持向量机第33-34页
    4.2 基于模糊优化集对分析理论的需求侧用户响应潜力评估方法第34-37页
        4.2.1 模糊优化集对分析理论第34-35页
        4.2.2 潜力评估流程第35-37页
    4.3 算例仿真分析第37-44页
        4.3.1 实验设置第37-38页
        4.3.2 潜力等级评估过程第38-41页
        4.3.3 算例结果分析第41-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5-47页
    5.1 工作总结第45页
    5.2 研究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多因子选股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做市商竞争与定价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