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5页 |
一、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1.1 病例选择 | 第15页 |
1.1.2 入组标准、选择标准 | 第15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1 术前检查及手术方法 | 第15页 |
1.2.2 灌注方法 | 第15-16页 |
1.2.3 随访方法 | 第16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二、结果 | 第17-32页 |
2.1 病例基本信息 | 第17-18页 |
2.2 不同灌注药物治疗组复发、进展情况的比较 | 第18-21页 |
2.2.1 不同灌注药物治疗组无复发生存时间的比较 | 第18-19页 |
2.2.2 不同灌注药物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比较 | 第19-20页 |
2.2.3 不同灌注药物治疗组无复发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的比较 | 第20-21页 |
2.3 吉西他滨组患者的生存分析 | 第21-30页 |
2.3.1 吉西他滨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分析 | 第21-26页 |
2.3.2 吉西他滨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分析 | 第26-30页 |
2.4 吉西他滨和表柔比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第30-31页 |
2.5 吉西他滨和表柔比星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第31-32页 |
三、讨论 | 第32-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3-44页 |
综述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进展 | 第44-5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