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质资源不同生育时期耐碱性评价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碱灾害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 碱胁迫对作物的危害机制 | 第12-13页 |
1.2.1 渗透胁迫 | 第12页 |
1.2.2 离子毒害 | 第12页 |
1.2.3 pH胁迫 | 第12-13页 |
1.3 碱对作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1 碱对作物的萌发的影响 | 第13页 |
1.3.2 碱对作物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13页 |
1.3.3 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4 碱对作物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14页 |
1.4 大豆耐碱鉴定方法 | 第14-15页 |
1.4.1 室内鉴定法 | 第14-15页 |
1.4.2 田间鉴定法 | 第15页 |
1.5 耐碱遗传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6 大豆耐碱性的研究的重要性 | 第17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1-25页 |
2.2.1 芽期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2 苗期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3 成株期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6页 |
3.1 大豆种质资源芽期耐碱性鉴定 | 第25-31页 |
3.1.1 芽期耐碱性筛选压力确定 | 第25页 |
3.1.2 芽期耐碱性相关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25-27页 |
3.1.3 芽期耐碱性相关性状相关分析 | 第27-28页 |
3.1.4 芽期耐碱性资源筛选 | 第28-31页 |
3.2 大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碱性资源鉴定 | 第31-36页 |
3.2.1 苗期耐碱性相关性状变异分析 | 第31-32页 |
3.2.2 苗期耐碱性相关性状相关分析 | 第32页 |
3.2.3 苗期耐碱性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32-33页 |
3.2.4 苗期耐碱性资源筛选 | 第33-36页 |
3.3 大豆种质资源成株期耐碱性资源鉴定 | 第36-43页 |
3.3.1 成株期耐碱性相关性状变异分析 | 第36-38页 |
3.3.2 成株期耐碱性相关性状相关分析 | 第38-40页 |
3.3.3 成株期耐碱性资源筛选 | 第40-43页 |
3.4 大豆种质资源全生育期耐碱性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3.5 大豆种质资源耐碱性与来源地的关系分析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4.1 大豆耐碱种质资源鉴定的意义 | 第46页 |
4.2 大豆耐碱鉴定方法的比较 | 第46页 |
4.3 大豆耐碱种质资源的鉴定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