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 第10-11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11-14页 |
2 稀疏表示理论 | 第14-22页 |
2.1 稀疏表示理论 | 第14-16页 |
2.2 稀疏表示求解方法 | 第16-19页 |
2.2.1 贪婪算法 | 第16-18页 |
2.2.2 全局优化算法 | 第18-19页 |
2.3 稀疏表示的应用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 | 第22-38页 |
3.1 稀疏表示用于人脸识别的基本思想 | 第22-23页 |
3.2 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23-27页 |
3.2.1 基本的稀疏表示人脸识别 | 第23-25页 |
3.2.2 验证测试图像的有效性 | 第25-26页 |
3.2.3 稀疏表示对遮挡的鲁棒性 | 第26-27页 |
3.3 完备字典的构造 | 第27-31页 |
3.4 虚拟人脸图像生成方法 | 第31-37页 |
3.4.1 镜像图像的生成 | 第31-32页 |
3.4.2 旋转图像的生成 | 第32-33页 |
3.4.3 中间姿态图像的生成 | 第33-36页 |
3.4.4 虚拟图像生成新字典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稀疏框架下的人脸配准 | 第38-46页 |
4.1 稀疏表示配准误差分析 | 第38-39页 |
4.2 基于稀疏表示的配准和识别 | 第39-43页 |
4.2.1 配准参数的设置 | 第40-41页 |
4.2.2 配准的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 | 第41-43页 |
4.3 一种参数自适应的人脸识别方法 | 第43-45页 |
4.3.1 参数S的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参数S自适应设置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46-52页 |
5.1 对比实验 | 第46-50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