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Petri网的基本理论 | 第20-38页 |
| 2.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 2.2 Petri网的基本性质 | 第22-24页 |
| 2.3 Petri网的子类 | 第24-27页 |
| 2.3.1 Petri网的基本子类 | 第24-25页 |
| 2.3.2 S~3PR网 | 第25-27页 |
| 2.4 K-系统 | 第27-36页 |
| 2.4.1 K-系统的定义 | 第28-30页 |
| 2.4.2 有序系统 | 第30页 |
| 2.4.3 死闭合系统 | 第30-32页 |
| 2.4.4 根系统 | 第32-34页 |
| 2.4.5 同步的死闭合系统 | 第34-36页 |
| 2.5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确保S~3PR网活性的初始标识的求解 | 第38-46页 |
| 3.1 S~3PR网的活性和可控信标性 | 第38-40页 |
| 3.2 实例 | 第40-44页 |
| 3.3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S~3PR网的同步 | 第46-68页 |
| 4.1 同步 | 第46-48页 |
| 4.2 S~3PR网内部过程的同步 | 第48-52页 |
| 4.3 S~3PR网同步后的可控信标性和活性等价关系研究 | 第52-60页 |
| 4.4 消息库所添加位置对子网可达状态的影响 | 第60-65页 |
| 4.5 小结 | 第65-68页 |
| 第五章 同步的应用:物流系统模型 | 第68-76页 |
| 5.1 各级站点模型 | 第68-71页 |
| 5.2 物流系统整体模型 | 第71-74页 |
| 5.3 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6.1 论文总结 | 第76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