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鲁敏小说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一、“以父之名”——恋父情结的再现与书写 | 第12-22页 |
(一)作为远景的父亲 | 第12-18页 |
1.童年父爱的缺失性体验 | 第12-14页 |
2.恋父情结的投射与转移 | 第14-17页 |
3.恋父背后与母亲的复杂关系 | 第17-18页 |
(二)恋父情结现实意义探求 | 第18-22页 |
1.审父——被遮蔽的女性心灵成长 | 第18-20页 |
2.自审——恋父背后多重角度人性关照 | 第20-22页 |
二、城市暗疾:无意识压抑的艺术表现 | 第22-32页 |
(一)鲁敏小说的疾病书写 | 第22-25页 |
1.生理疾病 | 第22-23页 |
2.心理疾病 | 第23-25页 |
(二)城市暗疾:被压抑的欲望 | 第25-29页 |
1.社会的规训:身份之虑 | 第26-27页 |
2.他者的压抑:创伤性的情感体验 | 第27-28页 |
3.本能的释放:异化的人生 | 第28-29页 |
(三)鲁敏小说疾病书写的隐喻内涵 | 第29-32页 |
1.心理隐喻:对个体病态存在方式的思索 | 第29-30页 |
2.社会隐喻:对病态社会的控诉与反抗 | 第30-32页 |
三、内心孤岛——人格防御机制与心理冲突 | 第32-44页 |
(一)顺从而又虚假的屈从人格:林晓白 | 第33-36页 |
(二)骄傲而自负的攻击人格:肖黎 | 第36-40页 |
(三)超然的遗世独立人格:林雨 | 第40-44页 |
四、“精神的乌托邦”——土地原型与乡土情结的再现 | 第44-52页 |
(一)人类恋土的文化阐释 | 第44-48页 |
1.“恋土”:人格之中的原始意象 | 第44-46页 |
2.鲁敏的东坝乡村小说书写 | 第46-48页 |
(二)乌托邦家园的想象性再造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