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簇与网络编码的VANET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车载自组织网络概述 | 第16-24页 |
2.1 车载自组织网络体系结构 | 第17-20页 |
2.1.1 层次化设计 | 第17-18页 |
2.1.2 一体化设计 | 第18-19页 |
2.1.3 模块化设计 | 第19-20页 |
2.2 车载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2.2.1 IEEE 802.11p标准 | 第20-22页 |
2.2.2 三种通信模式 | 第22页 |
2.3 车载自组织网络相关应用 | 第22-23页 |
2.3.1 安全驾驶应用 | 第22-23页 |
2.3.2 生活娱乐应用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一种适用于城市环境的VANET成簇算法 | 第24-33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经典的成簇算法 | 第24-26页 |
3.2.1 最小ID算法 | 第25页 |
3.2.2 最小相对移动算法 | 第25-26页 |
3.2.3 加权成簇算法 | 第26页 |
3.3 SQ-WCA成簇算法 | 第26-30页 |
3.3.1 假设条件 | 第26-27页 |
3.3.2 准备阶段 | 第27-28页 |
3.3.3 簇的生成 | 第28-29页 |
3.3.4 簇的维护 | 第29-30页 |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网络编码的VANET数据分发 | 第33-56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网络编码基础 | 第33-42页 |
4.2.1 网络编码的图模型 | 第33-35页 |
4.2.2 网络编码的原理 | 第35-36页 |
4.2.3 网络编码的特点 | 第36-37页 |
4.2.4 确定线性网络编码(DLNC) | 第37-38页 |
4.2.5 随机线性网络编码(RLNC) | 第38-40页 |
4.2.6 即时译码网络编码(IDNC) | 第40-42页 |
4.3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分发机制 | 第42-46页 |
4.3.1 信源节点编码 | 第42-43页 |
4.3.2 中继节点重编码 | 第43-45页 |
4.3.3 信宿节点解码 | 第45-46页 |
4.4 系统模型 | 第46-49页 |
4.5 IDNC最小化目标 | 第49-53页 |
4.5.1 完成时延最小化 | 第49-50页 |
4.5.2 平均译码时延最小化 | 第50-53页 |
4.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拥塞控制的VANET速率分配 | 第56-69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最优化理论基础 | 第56-61页 |
5.2.1 最优化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5.2.2 最优化基本方法 | 第58-61页 |
5.3 适用于VANET网络的速率分配算法 | 第61-65页 |
5.3.1 系统模型 | 第62-63页 |
5.3.2 惩罚函数 | 第63-64页 |
5.3.3 算法描述 | 第64-65页 |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