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Ⅲ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铝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高碱铝酸钠溶液中羟基方钠石脱硅动力学与机理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6-36页
    1.1 含铝资源第16-22页
        1.1.1 铝土矿第16-18页
        1.1.2 粉煤灰第18-20页
        1.1.3 赤泥第20-22页
    1.2 氧化铝的提取方法第22-27页
        1.2.1 酸浸法第22-23页
        1.2.2 烧结法第23-24页
        1.2.3 拜耳法第24-25页
        1.2.4 联合法第25-26页
        1.2.5 亚熔盐法第26页
        1.2.6 高压水化学法第26-27页
    1.3 铝酸钠溶液的性质第27-31页
        1.3.1 铝酸钠溶液的结构第27页
        1.3.2 铝酸钠溶液的密度第27-28页
        1.3.3 铝酸钠溶液的电导率第28-29页
        1.3.4 铝酸钠溶液的黏度第29页
        1.3.5 铝酸钠溶液的稳定性第29-30页
        1.3.6 Na_2O-Al_2O_3-H_2O系第30-31页
    1.4 二氧化硅在铝酸钠溶液中的行为第31-32页
    1.5 常见的脱硅剂第32-33页
    1.6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33-36页
        1.6.1 课题研究目标第33-34页
        1.6.2 课题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2章 硅浓度对水合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第36-56页
    2.1 前言第36页
    2.2 实验部分第36-39页
        2.2.1 实验原料第36页
        2.2.2 实验仪器第36-37页
        2.2.3 实验方法第37-38页
        2.2.4 分析方法第38-39页
    2.3 实验结果与结论第39-53页
        2.3.1 不同硅浓度下水合铝酸钠结晶情况第39-42页
        2.3.2 40℃下硅浓度对水合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第42-44页
        2.3.3 60℃下硅浓度对水合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第44-46页
        2.3.4 80℃下硅浓度对水合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第46-48页
        2.3.5 温度对水合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第48-51页
        2.3.6 氧化铝浓度对水合铝酸钠结晶的影响第51-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3章 高碱铝酸钠溶液中脱硅剂的选择第56-74页
    3.1 前言第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61页
        3.2.1 实验原料第56页
        3.2.2 实验仪器第56-57页
        3.2.3 实验方法第57-59页
        3.2.4 实验表征第59-6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3.3.1 沸石的脱硅效果第61-62页
        3.3.2 C3AH6和NaCaHSiO_4的脱硅效果第62页
        3.3.3 CaO和Ca(OH)_2的脱硅效果第62-63页
        3.3.4 铝硅酸钠的合成与脱硅效果第63-66页
    3.4 合成铝硅酸钠的FTIR谱图分析第66-69页
    3.5 合成铝硅酸钠NMR谱图分析第69-72页
    3.6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高碱铝酸钠溶液中脱硅影响因素研究第74-86页
    4.1 前言第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6页
        4.2.1 实验原料第74-75页
        4.2.2 实验仪器第75页
        4.2.3 实验方法第75-76页
        4.2.4 分析方法第76页
    4.3 实验结果与结论第76-84页
        4.3.1 搅拌的影响第76-77页
        4.3.2 脱硅剂用量的影响第77-78页
        4.3.3 碱浓度的影响第78-79页
        4.3.4 初始二氧化硅浓度的影响第79-80页
        4.3.5 脱硅温度的影响第80-82页
        4.3.6 回收脱硅剂的再脱硅对比第82-84页
        4.3.7 脱硅剂的合成时间的影响第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铝土矿和粉煤灰合成脱硅剂的性能第86-96页
    5.1 前言第86页
    5.2 实验部分第86-89页
        5.2.1 实验原料第86页
        5.2.2 实验仪器第86-87页
        5.2.3 实验方法第87-88页
        5.2.4 实验表征第88-89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9-94页
        5.3.1 脱硅剂Sod-bauxite和Sod-fly ash的XRD对比第89-91页
        5.3.2 脱硅剂Sod-bauxite和Sod-fly ash的平衡浓度对比第91-93页
        5.3.3 脱硅剂Sod-bauxite和Sod-fly ash的脱硅效果对比第93-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羟基方钠石的溶解度、脱硅动力学和机理第96-112页
    6.1 前言第96页
    6.2 实验部分第96-98页
        6.2.1 实验原料第96页
        6.2.2 实验仪器第96-97页
        6.2.3 实验方法第97-98页
        6.2.4 分析方法第98页
    6.3 羟基方钠石的溶解度第98-100页
    6.4 羟基方钠石在高碱铝酸钠溶液中的脱硅动力学第100-107页
    6.5 羟基方钠石在高碱铝酸钠溶液中的脱硅机理第107-111页
    6.6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2-116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12-114页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114-115页
    7.3 建议与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熔盐铬盐清洁生产工艺中产品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体系溶解分离玉米秸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