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12页 |
abstract | 第12-21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25-28页 |
前言 | 第28-3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1-32页 |
第一部分 乳腺癌动脉栓塞结合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32-41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2.1 一般资料 | 第32-3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33-35页 |
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 第35-36页 |
3.1 疗效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3.2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第36页 |
3.3 肿瘤进展情况及生存率 | 第36页 |
3.4 患者随访统计 | 第36页 |
3.5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4 结果 | 第36-40页 |
4.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36-37页 |
4.2 临床TACE治疗前后效果对比 | 第37-38页 |
4.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 第38页 |
4.4 临床组织学检验结果 | 第38-39页 |
4.5 术后随访 | 第39-40页 |
5 讨论 | 第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处理对体外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 第41-59页 |
1 引言 | 第4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8页 |
2.1 材料 | 第41-4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2.3 统计与分析 | 第48页 |
3 结果 | 第48-57页 |
3.1 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对B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药物浓度筛选 | 第48-52页 |
3.2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联合用药显著抑制BC细胞周期进程 | 第52-53页 |
3.3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联合用药显著促进Caspase3活性 | 第53-54页 |
3.4 高浓度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联合用药显著抑制BC细胞小管形成 | 第54-55页 |
3.5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联合用药显著抑制BC细胞的迁移能力 | 第55-56页 |
3.6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联合用药显著抑制BC细胞的侵袭能力 | 第56-57页 |
4 讨论 | 第57-58页 |
5 结论 | 第58-59页 |
第三部分 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对乳腺癌BC细胞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及非编码RNA的影响 | 第59-76页 |
1 引言 | 第59-6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0-67页 |
2.1 材料 | 第60-6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3-67页 |
2.3 统计与分析 | 第67页 |
3 结果 | 第67-72页 |
3.1 化疗栓塞抑制BC组织中VEGF、EGFR、cyclin D1、MMP2的表达 | 第67-69页 |
3.2 化疗药物抑制BC细胞VEGF、EGFR、cyclin D1、MMP2基因表达 | 第69-70页 |
3.3 筛选化疗栓塞前后BC组织中表达差异的非编码RNA | 第70页 |
3.4 LncRNA MEG3在不同浓度化疗药物对BC细胞刺激后的表达变化 | 第70-71页 |
3.5 miR-1266在不同浓度化疗药物对BC细胞刺激后的表达变化 | 第71页 |
3.6 相关性研究结果 | 第71-72页 |
4 讨论 | 第72-75页 |
4.1 肿瘤化疗栓塞术与非编码RNA的关系 | 第72-73页 |
4.2 MEG3在BC中的作用 | 第73-74页 |
4.3 miRNA-1266在BC中的作用 | 第74-75页 |
5 结论 | 第75-76页 |
第四部分 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介导抗乳腺癌血管新生的体外机制研究 | 第76-97页 |
1 引言 | 第76-7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7-85页 |
2.1 材料 | 第77-7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79-84页 |
2.3 统计与分析 | 第84-85页 |
3 结果 | 第85-94页 |
3.1 成功构建稳定高表达MEG3的慢病毒载体和MEG3沉默载体 | 第85-86页 |
3.2 MEG3调控BC细胞的小管生成 | 第86-88页 |
3.3 MEG3调控B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信号 | 第88-89页 |
3.4 在BC细胞中改变MEG3水平对miR-1266的影响 | 第89-91页 |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 第91-92页 |
3.6 RNA pull down实验 | 第92页 |
3.7 过表达miR-1266缓解高浓度化疗药物对BC细胞血管生成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 第92-94页 |
4 讨论 | 第94-96页 |
5 结论 | 第96-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综述部分 非编码RNA类分子标志物在乳腺癌化疗栓塞中的潜在作用 | 第105-123页 |
前言 | 第105-107页 |
1 目前发现BC的非编码RNA标志物 | 第107-112页 |
1.1 MiRNA在BC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 | 第107-110页 |
1.2 LncRNA在BC中的作用 | 第110-112页 |
2 非编码RNA分子在肿瘤化疗栓塞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2-116页 |
2.1 动脉栓塞化疗栓塞相关miRNA | 第113-115页 |
2.2 BC化疗栓塞与lncRNA | 第115-116页 |
3 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附录部分 | 第123-124页 |
个人简历及在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