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司马光事迹诗文系年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凡例第10-11页
绪论第11-44页
 一、司马光既有生平与文学研究概述第12-17页
  (一) 前人年谱简评第13-15页
  (二) 新时期以来研究现况第15-17页
 二、本论文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本论文的研究任务第17页
  (二)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三、司马光生平与文学研究中的补充和新发现第18-44页
  (一) 对司马光生平仕历的辨正与补充第19-20页
  (二) 司马光前期的文学活动轨迹及其与庞籍的交谊唱和第20-23页
  (三) 司马光与梅尧臣的诗文交谊第23-27页
  (四) 司马光与欧阳修交谊考略第27-32页
  (五) 司马光与王安石交谊考略第32-38页
  (六) 司马光与三苏交谊考略兼及与苏门文士渊源拾零第38-44页
系年第44-134页
 一、侍亲与初仕第44-54页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 己未(1019年) 一岁第44页
  天禧四年 庚申(1020年) 二岁第44页
  天禧五年 辛酉(1021年) 三岁第44页
  乾兴元年 壬戌(1022年) 四岁第44-45页
  宋仁宗天圣元年 癸亥(1023年) 五岁第45页
  天圣二年 甲子(1024年) 六岁第45页
  天圣三年 乙丑(1025年) 七岁第45页
  天圣四年 丙寅(1026年) 八岁第45页
  天圣五年 丁卯(1027年) 九岁第45-46页
  天圣六年 戊辰(1028年) 十岁第46页
  天圣七年 己巳(1029年) 十一岁第46页
  天圣八年 庚午(1030年) 十二岁第46-47页
  天圣九年 辛未(1031年) 十三岁第47页
  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壬申(1032年) 十一月改元 十四岁第47页
  明道二年 癸酉(1033年) 十五岁第47页
  景祐元年 甲戌(1034年) 十六岁第47-48页
  景祐二年 乙亥(1035年) 十七岁第48页
  景祐三年 丙子(1036年) 十八岁第48页
  景祐四年 丁丑(1037年) 十九岁第48页
  景祐五年宝元元年 戊寅(1038年) 十一月改元 二十岁第48-49页
  宝元二年 己卯(1039年) 二十一岁第49-51页
  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庚辰(1040年) 二月改元 二十二岁第51-52页
  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辛巳(1041年) 十二月改元 二十三岁第52页
  庆历二年 壬午(1042年) 二十四岁第52页
  庆历三年 癸未(1043年) 二十五岁第52-54页
 二、翱翔内外、涵养器业第54-77页
  庆历四年 甲申(1044年) 二十六岁第54-55页
  庆历五年 乙酉(1045年) 二十七岁第55-56页
  庆历六年 丙戌(1046年) 二十八岁第56-57页
  庆历七年 丁亥(1047年) 二十九岁第57页
  庆历八年 戊子(1048年) 三十岁第57-58页
  皇祐元年 己丑(1049年) 三十一岁第58-60页
  皇祐二年 庚寅(1050年) 三十二岁第60-61页
  皇祐三年 辛卯(1051年) 三十三岁第61-63页
  皇祐四年 壬辰(1052年) 三十四岁第63-66页
  皇祐五年 癸巳(1053年) 三十五岁第66-67页
  至和元年 甲午(1054年) 三十六岁第67-68页
  至和二年 乙未(1055年) 三十七岁第68页
  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丙申(1056年) 九月改元 三十八岁第68-70页
  嘉祐二年 丁酉(1057年) 三十九岁第70-71页
  嘉祐三年 戊戌(1058年) 四十岁第71-73页
  嘉祐四年 己亥(1059年) 四十一岁第73-74页
  嘉祐五年 庚子(1060年) 四十二岁第74-77页
 三、官在谏垣第77-93页
  嘉祐六年 辛丑(1061年) 四十三岁第77-80页
  嘉祐七年 壬寅(1062年) 四十四岁第80-83页
  嘉祐八年 癸卯(1063年) 四十五岁第83-86页
  宋英宗治平元年 甲辰(1064年) 四十六岁第86-89页
  治平二年 乙巳(1065年) 四十七岁第89-91页
  治平三年 丙午(1066年) 四十八岁第91-93页
 四、学士议政第93-107页
  治平四年 丁未(1067年) 四十九岁第93-97页
  宋神宗熙宁元年 戊申(1068年) 五十岁第97-99页
  熙宁二年 己酉(1069年) 五十一岁第99-103页
  熙宁三年 庚戌(1070年) 五十二岁第103-107页
 五、退居洛阳第107-124页
  熙宁四年 辛亥(1071年) 五十三岁第107-108页
  熙宁五年 壬子(1072年) 五十四岁第108-110页
  熙宁六年 癸丑(1073年) 五十五岁第110-111页
  熙宁七年 甲寅(1074年) 五十六岁第111-112页
  熙宁八年 乙卯(1075年) 五十七岁第112-113页
  熙宁九年 丙辰(1076年) 五十八岁第113页
  熙宁十年 丁巳(1077年) 五十九岁第113-114页
  元丰元年 戊午(1078年) 六十岁第114-115页
  元丰二年 己未(1079年) 六十一岁第115-116页
  元丰三年 庚申(1080年) 六十二岁第116-117页
  元丰四年 辛酉(1081年) 六十三岁第117-118页
  元丰五年 壬戌(1082年) 六十四岁第118-119页
  元丰六年 癸亥(1083年) 六十五岁第119-120页
  元丰七年 甲子(1084年) 六十六岁第120-124页
 六、元祐更化第124-134页
  元丰八年 乙丑(1085年) 六十七岁第124-127页
  宋哲宗元祐元年 丙寅(1086年) 六十八岁第127-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附录一:北宋涑水司马氏世系第137-140页
附录二:《文正集》诗歌分卷编年表第140-141页
附录三:诗文系年数量统计简表第141-142页
附录四:司马光《文正集》中文学观点材料摘录第142-145页
后记第145-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汪琬交游考述
下一篇:当代文学的“中国经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