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填充床三维电极反应器降解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1.1 引言第9-11页
        1.1.1 我国水污染现状第9页
        1.1.2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9-11页
    1.2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1-13页
        1.2.1 生化法第11页
        1.2.2 物化法第11-12页
        1.2.3 化学法第12-13页
    1.3 三维电极反应器的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三维电极反应器的特点第13-15页
        1.3.2 三维电极材料第15-17页
        1.3.3 三维电极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7-19页
    1.4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9-21页
        1.4.1 本研究的内容第19页
        1.4.2 本研究的意义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9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1.3 实验装置第22-23页
        2.1.4 实验步骤第23-24页
    2.2 分析检测方法第24-25页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4页
        2.2.2 X射线衍射(XRD)第24-25页
        2.2.3 比表面积(BET)第25页
        2.2.4 高效液相色谱(HPLC)第25页
    2.3 标准曲线第25-29页
        2.3.1 苯酚标准曲线第25-26页
        2.3.2 罗丹明B标准曲线第26-27页
        2.3.3 转速流量标准曲线第27-29页
第3章 填充床三维电极反应器降解有机物性能研究第29-41页
    3.1 电流的影响第29-31页
    3.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31-33页
    3.3 初始pH值的影响第33-35页
    3.4 流量的影响第35-36页
    3.5 初始有机物浓度的影响第36-38页
    3.6 活性炭填充量的影响第38-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三维电极反应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1-51页
    4.1 床层流态特性第41-43页
    4.2 三维电极反应器中的过程第43-44页
    4.3 宏观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4-50页
        4.3.1 模型假设第45页
        4.3.2 模型推导第45-48页
        4.3.3 模型求解第48-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数学模型的验证及讨论第51-61页
    5.1 反应电流的影响第51-52页
    5.2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52-54页
    5.3 初始pH值的影响第54-55页
    5.4 流量的影响第55-56页
    5.5 浓度的影响第56-58页
    5.6 反应速率常数第58-59页
        5.6.1 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第58-59页
        5.6.2 反应速率常数的推导第59页
    5.7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6章 三维电极反应器降解苯酚的机理探讨第61-73页
    6.1 活性炭粒子电极实验前后的SEM分析第61-62页
    6.2 活性炭粒子电极反应前后的XRD分析第62-63页
    6.3 中间产物的分析第63-69页
    6.4 苯酚可能的降解途径第69-70页
    6.5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解性有机物存在下铁氧化物的形成及去除砷的研究
下一篇:不同酸碱度水热法可控制备复合铁氧化物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