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来源及回转窑概述 | 第10-14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1.2 回转窑简介及其基本结构 | 第10-12页 |
1.1.3 回转窑设备的动态检测 | 第12-14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回转窑托轮轴向力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17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回转窑托轮轴向力变化分析和监测原理 | 第18-28页 |
2.1 回转窑托轮基本状况及常见故障分析 | 第18-20页 |
2.1.1 托轮的基本状况 | 第18-19页 |
2.1.2 回转窑常见故障分析 | 第19-20页 |
2.2 回转窑托轮轴向受力分析 | 第20-24页 |
2.2.1 窑体给托轮的轴向力 | 第20-23页 |
2.2.2 托轮在水平面的歪斜所产生的轴向力 | 第23-24页 |
2.3 回转窑托轮轴向力的测量方案 | 第24-26页 |
2.4 回转窑托轮轴向力在线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法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时频域的托轮轴向力状况分析方法 | 第28-49页 |
3.1 时域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3.2 频域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3.2.1 傅里叶级数 | 第30页 |
3.2.2 离散傅里叶变换 | 第30-31页 |
3.2.3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31-33页 |
3.3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分析方法 | 第33-37页 |
3.3.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33-34页 |
3.3.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34-35页 |
3.3.3 小波包分析 | 第35-37页 |
3.4 诊断方法步骤 | 第37页 |
3.5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回转窑托轮轴向力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 第49-57页 |
4.1 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49-50页 |
4.2 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50-53页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4.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第52-53页 |
4.3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53-56页 |
4.3.1 倾角传感器的选取 | 第53-54页 |
4.3.2 数据采集卡的选取 | 第54-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7-73页 |
5.1 LabVIEW软件平台介绍 | 第57-59页 |
5.2 LabVIEW与数据库连接 | 第59-62页 |
5.2.1 数据库的选取 | 第59页 |
5.2.2 LabVIEW访问数据库的方式 | 第59-60页 |
5.2.3 建立数据源 | 第60-62页 |
5.3 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 | 第62-63页 |
5.4 监测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63-72页 |
5.4.1 LabVIEW程序设计模式 | 第63-64页 |
5.4.2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4-66页 |
5.4.3 数据存取模块 | 第66-68页 |
5.4.4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8-70页 |
5.4.5 界面设计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