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特征聚合和数据驱动的盲图像质量评价

论文创新点第5-10页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1 绪论第14-3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图像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第15-28页
        1.2.1 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第16-17页
        1.2.2 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第17-28页
    1.3 论文内容安排第28-30页
2 图像质量评价基础第30-4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图像质量评价数据库第30-34页
    2.3 人类视觉系统第34-38页
        2.3.1 早期人眼视觉系统第34-36页
        2.3.2 人类视觉系统的心理学特性第36-38页
    2.4 机器学习基础第38-46页
        2.4.1 支持向量机第38-40页
        2.4.2 卷积神经网络第40-46页
    2.5 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性能指标第46-47页
    2.6 本章总结第47-48页
3 基于多通道特征聚合的盲图像质量评价第48-68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HVS启发的多通道特征图组第48-55页
        3.2.1 中心—周围拮抗机制第48-49页
        3.2.2 空域多通道特征第49-55页
    3.3 多通道特征聚合与编码第55-57页
        3.3.1 高斯混合模型第55-56页
        3.3.2 费舍尔向量第56-57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7页
        3.4.1 实验数据集和实验规则第57-58页
        3.4.2 实现细节第58-59页
        3.4.3 一致性实验第59-63页
        3.4.4 跨数据库实验第63-64页
        3.4.5 对比实验第64-66页
        3.4.6 时间复杂度测试第66-67页
    3.5 本章总结第67-68页
4 基于深度滤波器组的真实场景下的图像质量评价第68-84页
    4.1 引言第68-70页
    4.2 基于深度滤波器组的图像表征第70-74页
        4.2.1 选取合适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第70-72页
        4.2.2 联合多层特征的图像表达第72-74页
    4.3 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和评价模型学习第74-76页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6-83页
        4.4.1 实验数据集和实验规则第76-77页
        4.4.2 实现细节第77-78页
        4.4.3 一致性实验第78-79页
        4.4.4 跨数据库实验第79-80页
        4.4.5 对比实验第80-82页
        4.4.6 时间复杂度测试第82-83页
    4.5 本章总结第83-84页
5 基于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的盲图像质量评价第84-109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深度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第85-95页
        5.2.1 相关工作回顾第85-87页
        5.2.2 面向合成失真的卷积神经网络第87-90页
        5.2.3 面向真实失真的卷积神经网络第90-93页
        5.2.4 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第93-95页
    5.3 实验及分析第95-108页
        5.3.1 实验数据集和实验规则第95页
        5.3.2 实现细节第95-96页
        5.3.3 一致性实验第96-100页
        5.3.4 跨数据库实验第100-102页
        5.3.5 Waterloo Exploration数据库实验第102-106页
        5.3.6 对比实验第106页
        5.3.7 补充实验第106-108页
    5.4 本章总结第108-109页
6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在纸币新旧清分应用第109-120页
    6.1 引言第109-111页
    6.2 纸币新旧清分数据集构建第111-114页
        6.2.1 预训练集构建第111-113页
        6.2.2 主观质量测试数据集第113-114页
    6.3 新旧清分卷积神经网络设计第114-116页
    6.4 实验及分析第116-119页
        6.4.1 实验数据及实验规则第116-117页
        6.4.2 实现细节第117页
        6.4.3 鉴别性实验第117-118页
        6.4.4 稳定性实验第118页
        6.4.5 对比实验第118-119页
    6.5 本章总结第119-120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20-123页
    7.1 研究总结第120-121页
    7.2 研究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情况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对经济转型的启示研究
下一篇:结构调整视角下地方政府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工具耦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