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普通水文地质学论文--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论文

内蒙古四子王旗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水文地球化学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3 水质评价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地域性研究第12-13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4页
        1.5.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2 技术路线第14页
    1.6 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6-33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16-18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17页
        2.1.2 地形地貌第17页
        2.1.3 气象条件第17页
        2.1.4 水文条件第17-18页
        2.1.5 社会经济第18页
    2.2 地质、水文地质概况第18-28页
        2.2.1 地层与岩性第18-22页
        2.2.2 地质构造第22-23页
        2.2.3 水文地质条件第23-26页
        2.2.4 含水岩组第26-27页
        2.2.5 补、径、排关系第27-28页
    2.3 采样点分布与水质指标第28-29页
        2.3.1 采样点分布第28页
        2.3.2 水质指标第28-29页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9-33页
        2.4.1 水化学类型表示方法第29页
        2.4.2 形成机制分析方法第29-33页
第三章 四子王旗地下水化学特征第33-43页
    3.1 主要水化学组分特征第33-36页
        3.1.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特征第33-35页
        3.1.2 白垩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水化学特征第35-36页
    3.2 水化学类型第36-43页
        3.2.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水化学类型第36-39页
        3.2.2 白垩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水化学类型第39-43页
第四章 地下水化学成因及形成机制第43-57页
    4.1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化学成因机制分析第43-49页
    4.2 白垩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化学成因机制第49-57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建议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精细空间尺度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下一篇:基于间苯二酚杯[4]芳烃衍生物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