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

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章 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基础第15-21页
    第一节 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思想渊源第15-19页
        一、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相关概念第15-16页
        二、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6-19页
    第二节 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现实基础第19-21页
        一、国外文化安全建设的经验教训第19-20页
        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现实需求第20-21页
第二章 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第21-31页
    第一节 文化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第21-22页
        一、人民安全是文化安全思想的归宿第21-22页
        二、发展人民满意的文化是文化安全的长久之计第22页
    第二节 文化安全的重中之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第22-24页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第22页
        二、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22-24页
    第三节 文化安全的领导核心:加强和巩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第24-25页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第24页
        二、不断改善和提升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水平第24-25页
    第四节 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25-26页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第25-26页
        二、提升全民道德修养第26页
    第五节 文化安全的基础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第26-28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心聚力的工程第27-28页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聚共识第28页
    第六节 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创新之处第28-31页
        一、从系统、整体的高度对待文化安全第28-29页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第29页
        三、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第29页
        四、以内为主、兼顾域外的文化安全巩固思路第29-30页
        五、自身安全、共同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第30-31页
第三章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现实挑战第31-35页
    第一节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内部风险第31-33页
        一、人才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第31-32页
        二、民族文化自信心缺失第32页
        三、文化事业发展不足与文化产业孱弱并存第32页
        四、自媒体时代文化安全形势复杂化第32-33页
    第二节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域外挑战第33-35页
        一、“普世价值”的大肆宣扬第33页
        二、形式多样的文化渗透第33-34页
        三、网络空间的肆意扩张第34页
        四、西方媒体的巨大话语权优势第34-35页
第四章 践行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的对策第35-45页
    第一节 加强理论武装,壮大人才队伍第35-36页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安全思想,增强本领第35页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实文化安全力量第35-36页
    第二节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基因第36-37页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继续前进的源动力第36-37页
        二、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第37页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第37-40页
        一、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第38页
        二、高扬革命文化,塑造红色丰碑第38-39页
        三、繁荣文化产业,传播正能量第39页
        四、改革文化体制,释放新活力第39-40页
    第四节 廓清网络空间迷雾,让互联网服务于发展需要第40-41页
        一、引导网络良性发展——“进”第40-41页
        二、促进网络有序合理运行——“净”第41页
        三、加强国际合作,为互联网构筑安全网第41页
    第五节 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第41-45页
        一、顺应时代,建立我国对外交流话语体系第42页
        二、不忘本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第42页
        三、握紧脉搏,传播当代中国先进价值理念第42-45页
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3页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实施研究--以黄平县苗族古歌保护为例
下一篇: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制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