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论文

新型复合基质固载酶材料的制备及固定化酶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纤维素酶第9-12页
        1.1.1 纤维素酶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第9-10页
        1.1.2 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的作用方式第10-11页
        1.1.3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11-12页
            1.1.3.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11页
            1.1.3.2 在能源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第11页
            1.1.3.3 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第11页
            1.1.3.4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第11-12页
    1.2 固定化酶第12-21页
        1.2.1 固定化酶方法第13-16页
            1.2.1.1 包埋法第13-14页
            1.2.1.2 载体结合法第14-15页
            1.2.1.3 交联法第15-16页
        1.2.2 固定化酶载体的选择第16-17页
            1.2.2.1 高分子材料第16-17页
            1.2.2.2 无机载体第17页
            1.2.2.3 复合载体材料第17页
        1.2.3 固定化酶的性质第17-19页
            1.2.3.1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第17页
            1.2.3.2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第17-18页
            1.2.3.3 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第18页
            1.2.3.4 固定化酶的最适pH第18-19页
        1.2.4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性能第19-21页
    1.3 复合材料在固定化酶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第22-23页
2 新型双醛淀粉-SiO_2复合固载酶材料的制备及固定化纤维素酶性能研究第23-37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23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3 双醛淀粉-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的制备第24-25页
        2.2.4 双醛淀粉-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第25页
            2.2.4.1 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结构第25页
            2.2.4.2 固体核磁共振CP/MAS ~(13)CNMR表征产物结构第25页
            2.2.4.3 X射线晶体衍射测试第25页
            2.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观形貌观察第25页
        2.2.5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25-26页
            2.2.5.1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制备第25页
            2.2.5.2 温度与pH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第25页
            2.2.5.3 固定化酶的贮存稳定性测试第25-26页
            2.2.5.4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测试第26页
            2.2.5.5 固定化酶米氏常数K_m测定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6页
        2.3.1 双醛淀粉-二氧化硅(SiO_2-DAS)的合成第26-27页
        2.3.2 双醛淀粉-二氧化硅(SiO_2-DAS)的结构表征第27-31页
            2.3.2.1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27-28页
            2.3.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8-29页
            2.3.2.3 核磁共振表征产物结构第29-31页
            2.3.2.4 表观形貌观察分析第31页
        2.3.3 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性能测试第31-36页
            2.3.3.1 固定化酶最适温度的范围第31-32页
            2.3.3.2 固定化酶最适pH的范围第32-33页
            2.3.3.3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第33-34页
            2.3.3.4 固定化酶的贮存稳定性第34页
            2.3.3.5 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_m测定第34-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作为固定化纤维素酶载体及其酶学性能研究第37-46页
    3.1 前言第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37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第37-38页
        3.2.3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制备第38页
        3.2.4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SEM分析第38页
        3.2.5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包埋率测定第38页
        3.2.6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性能测试第38-39页
            3.2.6.1 温度与pH对酶活力的影响测定第38页
            3.2.6.2 固定化酶的贮存稳定性测试第38页
            3.2.6.3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测试第38页
            3.2.6.4 米氏常数K_m测定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3.3.1 固定化纤维素酶凝胶小球的形态第39页
        3.3.2 固定化酶的SEM分析第39页
        3.3.3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包埋率测定第39-40页
        3.3.4 固定化酶最适条件的改变第40-44页
            3.3.4.1 固定化酶最适温度的范围第40-41页
            3.3.4.2 固定化酶最适pH值的范围第41-42页
            3.3.4.3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第42-43页
            3.3.4.4 固定化酶的贮存稳定性第43-44页
            3.3.4.5 固定化酶米氏常数K_m的测定第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4 新型固载纤维素酶制备及其不同微观尺度纤维素基质酶解性能比较分析第46-59页
    4.1 前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8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46页
        4.2.2 实验主要仪器第46-47页
        4.2.3 水溶性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7页
        4.2.4 产物结构的表征第47-48页
            4.2.4.1 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结构第47页
            4.2.4.2 X射线晶体衍射测试第47页
            4.2.4.3 固体核磁共振CP/MAS ~(13)CNMR表征产物结构第47页
            4.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观形貌观察第47-48页
        4.2.5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制备与性能分析第48页
            4.2.5.1 固定化纤维素酶的制备第48页
            4.2.5.2 pH及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第48页
            4.2.5.3 纤维素酶的重复利用性第48页
            4.2.5.4 纤维素酶的贮藏稳定性第48页
            4.2.5.5 纤维素酶的米氏常数K_m测定第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8页
        4.3.1 二氧化硅接枝水溶性壳聚糖(SiO_2-CTS)的合成第48-50页
        4.3.2 二氧化硅接枝水溶性壳聚糖(SiO_2-CTS)的结构表征第50-53页
            4.3.2.1 红外光谱(FT-IR)第50-51页
            4.3.2.3 X-射线衍射(XRD)第51页
            4.3.2.4 核磁共振表征第51-53页
            4.3.2.5 化合物的扫描电镜表征第53页
        4.3.3 固载酶及游离酶酶解不同微观尺度下的纤维素基质性能研究第53-58页
            4.3.3.1 自制纳米纤维粒径的测定第53-54页
            4.3.3.2 自制纳米纤维Zeta电位的测定第54页
            4.3.3.3 固定化酶最适pH的范围第54页
            4.3.3.4 固定化酶最适温度的范围第54-55页
            4.3.3.5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第55-56页
            4.3.3.6 纤维素酶的贮藏稳定性第56-57页
            4.3.3.7 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_m测定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个人简介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及专利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迁移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的乳腺肿瘤CAD系统
下一篇:花布灯蛾触角超微结构和天敌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