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情况与概念界定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1.3 “微改造”概念的由来及内涵第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3.2 实地访谈法第13-14页
        1.3.3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1.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框架第14-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第16-22页
    2.1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历程与困境第16-18页
        2.1.1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历程第16-17页
        2.1.2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困境第17-18页
    2.2 城中村“微改造”的特点第18-22页
        2.2.1 多元化的城市更新增量增长方式第18页
        2.2.2 转变改造新政导向性角度,从“取”到“予”第18-19页
        2.2.3 确立市场与政府在城市更新中的互补互动关系第19页
        2.2.4 协调各方主体责、全、利关系第19-21页
        2.2.5 从规划到运营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第21页
        2.2.6 融合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第21-22页
3 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的个案分析第22-32页
    3.1 黄埔沧联社区“微改造”第23-25页
        3.1.1 黄埔沧联社区“微改造”基本情况第23页
        3.1.2 黄埔沧联社区“微改造”前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第23-24页
        3.1.3 黄埔沧联社区“微改造”的模式特点第24页
        3.1.4 黄埔沧联社区“微改造”成效亮点第24-25页
    3.2 广州市三元里“微改造”第25-27页
        3.2.1 广州市三元里“微改造”基本情况第25页
        3.2.2 广州市三元里“微改造”前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第25-26页
        3.2.3 广州市三元里“微改造”模式特点第26页
        3.2.4 广州市三元里“微改造”成效亮点第26-27页
    3.3 广州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第27-32页
        3.3.1 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基本情况第27-28页
        3.3.2 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前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第28页
        3.3.3 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的模式特点第28-30页
        3.3.4 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成效亮点第30-32页
4 “微改造”的民意调查第32-38页
    4.1 居民对当地“微改造”的知情情况第32-33页
    4.2 “微改造”前后的配套设施、安全环境和卫生环境的民意调查第33-35页
    4.3 居民对于拆迁改造意向及对“微改造”看法的民意调查第35-36页
    4.4 居民对“微改造”文化保护的意见及“微改造”优点的认同情况第36-38页
5 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38-43页
    5.1 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5.2 关于广州市城中村“微改造”的建议第39-43页
        5.2.1 改造策略差异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进行“微改造”第39-40页
        5.2.2 依托政企联动合作建设模式,结合当地人文精准改造第40页
        5.2.3 拓宽“微改造”融资渠道,探索持续机制第40-41页
        5.2.4 注重改造区域产权划分,制定激励和限制策略第41-42页
        5.2.5 总结经验,建立系统理论体系和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第42-43页
6 研究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47页
后记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排水控制方法在大坝渗漏排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城市支撑环境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