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3页 |
1.1 羊泰勒虫概述 | 第10-13页 |
1.1.1 羊泰勒虫病原特征 | 第10页 |
1.1.2 羊泰勒虫生活史 | 第10-11页 |
1.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1-12页 |
1.1.4 流行病学 | 第12页 |
1.1.5 预防和治疗 | 第12-13页 |
1.2 抗泰勒虫疫苗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2.1 强毒疫苗 | 第13页 |
1.2.2 弱毒疫苗 | 第13-15页 |
1.2.2.1 自然弱毒疫苗 | 第13-14页 |
1.2.2.2 辐射致弱疫苗 | 第14页 |
1.2.2.3 细胞培养致弱疫苗 | 第14-15页 |
1.2.3 重组亚单位疫苗 | 第15-21页 |
1.2.3.1 子孢子表面抗原蛋白 | 第15-17页 |
1.2.3.2 裂殖体表面抗原蛋白 | 第17-18页 |
1.2.3.3 裂殖子表面抗原蛋白 | 第18-19页 |
1.2.3.4 配子体表面蛋白 | 第19-20页 |
1.2.3.5 免疫原性蛋白的筛选 | 第20-21页 |
1.3 兽用佐剂的类型及应用 | 第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吕氏泰勒虫TlSP无跨膜区重组蛋白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 第23-38页 |
2.1 材料 | 第23-24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1.3 虫株、菌株及载体 | 第23-24页 |
2.2 方法 | 第24-31页 |
2.2.1 总RNA的提取 | 第24页 |
2.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4页 |
2.2.3 引物设计 | 第24-25页 |
2.2.4 TlSP基因的扩增 | 第25-26页 |
2.2.5 胶回收 | 第26页 |
2.2.6 TlSP基因与pGEM-TEasy载体的连接 | 第26-27页 |
2.2.7 转化 | 第27页 |
2.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页 |
2.2.9 逐一截去跨膜区表达片段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2.2.10 TlSP逐一截去跨膜区片段与载体的连接转化 | 第28页 |
2.2.11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8页 |
2.2.12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8-29页 |
2.2.1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9页 |
2.2.14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29-30页 |
2.2.15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透析 | 第30页 |
2.2.16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 | 第30-31页 |
2.2.17 Western-blot分析 | 第31页 |
2.3 结果 | 第31-37页 |
2.3.1 TlSP基因的PCR扩增 | 第31-32页 |
2.3.2 TlSP基因序列 | 第32页 |
2.3.3 TlSP氨基酸序列 | 第32-33页 |
2.3.4 蛋白质的跨膜区及抗原表位分析 | 第33页 |
2.3.5 TlSP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2.3.6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34页 |
2.3.7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 第34-36页 |
2.3.8 融合蛋白TlSP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36-37页 |
2.4 讨论 | 第37-38页 |
第3章 吕氏泰勒虫TlSP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 第38-52页 |
3.1 材料 | 第38-39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3.1.3 试验动物 | 第38-39页 |
3.1.4 媒介蜱 | 第39页 |
3.2 方法 | 第39-43页 |
3.2.1 蜱基因组提取 | 第39页 |
3.2.2 野外蜱的泰勒虫检测 | 第39-40页 |
3.2.3 TlSP浓缩 | 第40页 |
3.2.4 疫苗的制备 | 第40页 |
3.2.5 免疫程序 | 第40页 |
3.2.6 攻蜱试验 | 第40-41页 |
3.2.7 检查项目 | 第41-42页 |
3.2.7.1 血涂片镜检 | 第41页 |
3.2.7.2 临床症状判定 | 第41页 |
3.2.7.3 血相测定 | 第41页 |
3.2.7.4 抗体效价测定 | 第41-42页 |
3.2.8 免疫羊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的测定 | 第42页 |
3.2.9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第42-43页 |
3.2.10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3.3 结果 | 第43-49页 |
3.3.1 试验用羊及青海血蜱感染泰勒虫检测 | 第43-44页 |
3.3.2 蜱叮咬情况 | 第44页 |
3.3.3 体温和染虫率变化 | 第44-45页 |
3.3.4 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变化 | 第45-46页 |
3.3.5 免疫绵羊血清中IL-2、IL-4及IFN-γ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3.3.6 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 第47-48页 |
3.3.7 重组抗原TlSP刺激T细胞增殖效果 | 第48-49页 |
3.4 讨论 | 第49-52页 |
第4章 全文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一:缩略词 | 第60-61页 |
附录二: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