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导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5 研究方法、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研究思路第17页
        1.5.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1页
        2.1.1 乡村第18页
        2.1.2 旅游第18-19页
        2.1.3 乡村旅游第19-20页
        2.1.4 乡村旅游发展第20-21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21-25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2.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第22-23页
        2.2.3 产业融合理论第23-25页
第3章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第25-37页
    3.1 东宁市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概况第25-29页
        3.1.1 乡村农业景观资源分布第27-28页
        3.1.2 乡村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分布第28-29页
    3.2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阶段第29-31页
        3.2.1 初期发展阶段(2000年之前)第29页
        3.2.2 产业形成阶段(2001年-2012年)第29页
        3.2.3 全面发展阶段(2013年-)第29-31页
    3.3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第31-33页
        3.3.1 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稳步提升第31-32页
        3.3.2 乡村旅游收入水平稳中有进第32页
        3.3.3 旅游地服务能力不断夯实第32-33页
    3.4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第33-34页
        3.4.1 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第33页
        3.4.2 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逐步增强第33页
        3.4.3 乡村旅游服务内容多样化发展第33-34页
    3.5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第34-37页
        3.5.1 民族风情依托型第34页
        3.5.2 农家乐度假型第34-36页
        3.5.3 特色产业带动型第36-37页
第4章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7-40页
    4.1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第37-38页
        4.1.1 旅游环境承载力不强第37页
        4.1.2 产业融合不够深化第37-38页
        4.1.3 宣传销售体系不健全第38页
    4.2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8-40页
        4.2.1 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第38-39页
        4.2.2 受发展资金限制第39页
        4.2.3 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第39-40页
第5章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第40-47页
    5.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0-42页
        5.1.1 日本的温泉休闲游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0-41页
        5.1.2 法国的葡萄酒产业观光旅游模式的经验借鉴第41页
        5.1.3 匈牙利的乡村旅游的经验借鉴第41-42页
    5.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第42-44页
        5.2.1 鄢陵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第42-43页
        5.2.2 肇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第43页
        5.2.3 无锡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第43-44页
    5.3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东宁市的启示第44-47页
        5.3.1 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第44-45页
        5.3.2 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内涵第45页
        5.3.3 推进乡村旅游与现有产业有机融合第45-46页
        5.3.4 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第46-47页
第6章 东宁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7-54页
    6.1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第47-48页
    6.2 强化多元投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48-49页
    6.3 发挥政府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积极引导作用第49-50页
    6.4 深入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第50-51页
    6.5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整体质量第51-52页
    6.6 深挖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品牌第52-54页
第7章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感应式水雾荷电性能及试验研究
下一篇:铁路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以辽溪铁路辽阳至安平段改线工程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