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Ⅰ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碱金属(ⅠA族)元素论文--钠Na论文

煤沥青基碳纳米片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6-22页
    1.1 引言第6-7页
    1.2 钠离子电池简介第7-12页
        1.2.1 钠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7-8页
        1.2.2 钠离子负极材料第8-12页
    1.3 钠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第12-19页
        1.3.1 类石墨材料第12-14页
        1.3.2 硬炭材料第14-19页
    1.4 煤沥青基碳负极材料第19-21页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1-22页
2 实验部分第22-26页
    2.1 实验原料、设备以及表征仪器第22-24页
        2.1.1 实验原料第22页
        2.1.2 实验设备第22-23页
        2.1.3 表征分析仪器第23-24页
    2.2 电池组装第24-25页
        2.2.1 电极制备第24页
        2.2.2 电池组装第24-25页
    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5-26页
3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第26-40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实验部分第27页
        3.2.1 氯化钠模板的制备第27页
        3.2.2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第27页
        3.2.3 正极材料制备第2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7-39页
        3.3.1 样品的形貌与组成第27-32页
        3.3.2 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2-35页
        3.3.3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片性能的影响第35-38页
        3.3.4 全电池性能表征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氮硫双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第40-55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实验部分第40-41页
        4.2.1 氯化钠模板制备第40页
        4.2.2 氮硫双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第40-41页
        4.2.3 对比样制备第4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4.3.1 氮硫双掺杂碳纳米片的结构与组成分析第41-47页
        4.3.2 氮硫双掺杂碳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7-49页
        4.3.3 热处理温度对碳纳米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4.3.4 硫掺杂种类计算第51-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中村”视角下的潜山县天柱山镇茶庄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
下一篇: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研究--以宣城宛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