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头部姿态补偿的注视点定位算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注视点跟踪方法综述第15-17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论文组织结构第20-21页
    1.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2 实验系统搭建第22-29页
    2.1 硬件实验平台搭建第22-25页
    2.2 深度学习实验平台搭建第25-27页
        2.2.1 Caffe的安装第25-26页
        2.2.2 CUDA开发环境的搭建第26-27页
        2.2.3 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基于AAM的头部姿态检测第29-49页
    3.1 AAM算法第29-42页
        3.1.1 形状模型第30-34页
        3.1.2 纹理模型第34-37页
        3.1.3 组合模型第37-38页
        3.1.4 模型训练第38-41页
        3.1.5 模型拟合第41-42页
    3.2 头部姿态估计第42-47页
        3.2.1 比例正交投影迭代变换第43-46页
        3.2.2 头部姿态估计第46-47页
    3.3 实验结果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基于CNN的头部姿态检测第49-59页
    4.1 卷积神经网络第49-55页
        4.1.1 卷积第49-50页
        4.1.2 卷积层第50-52页
        4.1.3 子采样层第52-54页
        4.1.4 梯度计算第54-55页
    4.2 模型训练第55-58页
        4.2.1 图像预处理第56页
        4.2.2 模型网络搭建与实验结果第56-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头部姿态注视点补偿第59-71页
    5.1 注视点检测定位第59-66页
        5.1.1 瞳孔光斑中心提取第60-63页
        5.1.2 注视点校准算法第63-66页
    5.2 头部姿态补偿第66页
    5.3 实验对比第66-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总结和展望第71-73页
    6.1 工作总结第71页
    6.2 存在不足和未来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附录AAM算法形状建模程序第77-80页
作者简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长度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太赫兹表面等离子体的液体传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