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53份玉米循环群体选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配合力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9-18页
    第一章 我国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第9-16页
        1.1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第9-11页
        1.2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应用第11-13页
        1.3 玉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第13页
        1.4 配合力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5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5-16页
    第二章 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6-18页
        2.1 目的意义第16页
        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2.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18-69页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7页
        1.1 田间试验第18-20页
        1.2 SSR标记分析第20-24页
        1.3 数据统计分析第24-27页
    第二章 结果分析第27-64页
        2.1 玉米循环群体选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第27-41页
        2.2 玉米循环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分析第41-59页
        2.3 玉米循环选系材料的产量杂种优势分析第59-64页
    第三章 讨论第64-67页
        3.1 SSR标记技术分析第64页
        3.2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4-65页
        3.3 53份自交系材料的聚类分析第65页
        3.4 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第65-66页
        3.5 自交系PHB1M的分析第66-67页
    第四章 结论第67-69页
        4.1 筛选出8份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第67页
        4.2 筛选出2个高产、稳产的玉米新组合第67-68页
        4.3 分子水平上明晰了2个改良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第68页
        4.4 明确了铁7922改良系(A群)×PHB1M(B群)的杂种优势模式利用价值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表第73-82页
作者简介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光周期敏感基因ZmCOL3的功能解析
下一篇:秸秆深翻还田对膜下滴灌玉米土壤水分及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