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染色论文--染色方法论文

周城扎染纹样在家用饰品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第10页
        1.1.2 植物染料回归人们的生活第10页
        1.1.3 传统扎染纹样在发展中的局限第10页
        1.1.4 人们对个性化家用饰品的需求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2.1 发掘真正美的民族文化第10-11页
        1.2.2 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第11页
        1.2.3 实现周城扎染产品审美与实用的双重价值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周城扎染技艺概述第14-26页
    2.1 周城扎染技艺的起源与发展第14-15页
        2.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扎染技艺第14页
        2.1.2 隋唐时期的扎染技艺第14-15页
        2.1.3 宋、明清时期的扎染技艺第15页
        2.1.4 近现代的扎染技艺第15页
    2.2 周城扎染技艺发展的原因第15-16页
        2.2.1 地理环境因素第15页
        2.2.2 政治经济因素第15-16页
        2.2.3 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第16页
        2.2.4 民族文化因素第16页
        2.2.5 传承的仪式性第16页
    2.3 不同民族传统扎染纹样选用的差异性分析第16-19页
        2.3.1 白族扎染第16-17页
        2.3.2 黎族扎染第17-18页
        2.3.3 苗族扎染第18页
        2.3.4 布依族扎染第18-19页
        2.3.5 彝族扎染第19页
    2.4 传统周城扎染的基本材料及工艺流程第19-26页
        2.4.1 基本材料第19-21页
        2.4.2 工艺流程第21-26页
3 周城扎染纹样解析第26-46页
    3.1 周城扎染纹样的题材及文化内涵第26-28页
    3.2 周城扎染纹样的色彩第28页
    3.3 周城扎染纹样的点线面构成元素第28-33页
        3.3.1 点元素第28-31页
        3.3.2 线元素第31-33页
        3.3.3 面元素第33页
    3.4 不同缝扎技术与纹样效果第33-39页
        3.4.1 单层平缝第33-35页
        3.4.2 根缝扎结第35-36页
        3.4.3 折叠缝扎第36-38页
        3.4.4 卷缝扎结第38-39页
        3.4.5 小蝴蝶纹样叠扎第39页
    3.5 不同缝扎方式与纹样效果第39-40页
    3.6 周城扎染单独式纹样组织形式第40-42页
        3.6.1 自由纹样第40-41页
        3.6.2 适合纹样第41页
        3.6.3 填充纹样第41页
        3.6.4 角隅纹样第41-42页
    3.7 周城扎染连续式纹样组织形式第42页
        3.7.1 二方连续第42页
        3.7.2 四方连续第42页
    3.8 传统周城扎染纹样的应用研究第42-46页
4 周城扎染纹样的创新方法及应用现状第46-56页
    4.1 面料的创新第46页
    4.2 扎结技术的创新第46-51页
        4.2.1 捆扎技术第46-49页
        4.2.2 利用工具扎结第49-51页
    4.3 染料及色彩的创新第51页
    4.4 纹样题材的创新第51-52页
    4.5 染色技术的创新第52页
    4.6 创新周城扎染纹样的应用研究第52-56页
5 周城扎染纹样在家用饰品中的应用实践第56-70页
    5.1 毕业设计构思第56-57页
        5.1.1 设计思路第56页
        5.1.2 灵感来源第56-57页
    5.2 实践过程第57-70页
        5.2.1 选定家用饰品种类及纹样设计第57-61页
        5.2.2 成品展示第61-70页
6 结论第70-72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70-71页
    6.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71-72页
        6.2.1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第71页
        6.2.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一第76-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青神竹编肌理在箱包设计中的借鉴应用
下一篇:陕西凤翔千层底传统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