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6-7页 |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7-9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9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回溯,传统戏曲艺术“武”之特色 | 第11-23页 |
第一节 无动不舞,戏曲中的“打功”与“舞蹈”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化舞为武,戏曲武打的技巧和规律 | 第13-16页 |
第三节 以武演事,戏曲中的武戏 | 第16-19页 |
第四节 沪上相逢,戏曲与电影“同台献艺”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互动,影坛导演和梨园名角的跨界尝试 | 第23-43页 |
第一节 因戏就影,早期电影的“影戏”观念 | 第23-28页 |
第二节 民族影像,以费穆为例看戏曲电影导演艺术探索 | 第28-34页 |
第三节 融通影戏,从《生死恨》看梅兰芳的电影实践 | 第34-43页 |
第三章 联姻,融汇戏、影艺术的武打电影 | 第43-71页 |
第一节 从舞到武,武打电影的发端与嬗变 | 第43-48页 |
第二节 投石问路,早期武打电影对戏曲“打功”借用 | 第48-58页 |
第三节 武“舞”银幕,武打电影中“武戏”的影像效应 | 第58-65页 |
第四节 细腻渗透,从舞台戏曲到武打电影“打”的转化 | 第65-71页 |
第四章 发展,戏曲与电影联姻效果分析 | 第71-84页 |
第一节 别样风貌,中国电影的“戏味”与“意境” | 第71-76页 |
第二节 侠风剑影,东方韵味的武打电影 | 第76-80页 |
第三节 声息相通,戏曲与电影间的相互作用 | 第80-84页 |
结语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