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侵权认定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个人信息侵权案件审判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7页 |
| (一)基于信息性隐私权侵权进行裁判的案件及思考 | 第11-13页 |
| 1.侵犯信息性隐私权的司法案例 | 第11-12页 |
| 2.基于信息隐私性侵权在司法裁判案件的思考 | 第12-13页 |
| (二)基于侵犯一般人格权类裁判的案件及思考 | 第13-17页 |
| 1.关于侵犯一般人格权的司法案例 | 第13-14页 |
| 2.关于一般人格权裁判案件的思考 | 第14-17页 |
| 二、个人信息的分类保护及其必要性 | 第17-25页 |
| (一)域外个人信息的范围及启示 | 第17-19页 |
| 1.美国关于个人信息范围的观点及启示 | 第17-18页 |
| 2.欧盟对个人信息范围的观点及启示 | 第18-19页 |
| 3.日本关于个人信息范围的观点及启示 | 第19页 |
| (二)我国个人信息范围的界定 | 第19-22页 |
| 1.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区分 | 第19-20页 |
| 2.个人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 第20页 |
| 3.我国立法规定个人信息范围 | 第20-22页 |
| (三)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保护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 三、隐私性个人信息的侵权认定 | 第25-33页 |
| (一)隐私性个人信息侵权认定请求权基础 | 第25-26页 |
| (二)隐私性个人信息侵权认定 | 第26-30页 |
| 1.隐私性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公开和泄露行为 | 第26-27页 |
| 2.泄露或公开隐私性个人信息中的过错判断 | 第27-29页 |
| 3.损害事实 | 第29页 |
| 4.因果关系 | 第29-30页 |
| (三)隐私性个人信息侵权认定中的抗辩事由 | 第30-33页 |
| 1.知情同意抗辩 | 第30页 |
| 2.新闻价值、社会公众的合理兴趣抗辩 | 第30-33页 |
| 四、公开性个人信息的侵权认定 | 第33-40页 |
| (一)公开性个人信息侵权的请求权基础 | 第33-35页 |
| (二)公开性个人信息侵权的认定 | 第35-37页 |
| 1.不当收集或获取公开性个人信息 | 第35-36页 |
| 2.不当利用公开性个人信息 | 第36页 |
| 3.公开性个人信息的买卖或提供行为 | 第36-37页 |
| (三)公开性个人信息案件的抗辩事由 | 第37-40页 |
| 1.权威信息来源抗辩 | 第37-38页 |
| 2.技术性抗辩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