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1.1.2 学科背景 | 第11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食物系统 | 第11-13页 |
1.2.2 食物、农业与城市的关系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 第14-15页 |
1.2.4 研究简评 | 第15-16页 |
1.3 概念限定 | 第16-17页 |
1.3.1 食物城市主义 | 第16页 |
1.3.2 食物系统 | 第16-17页 |
1.3.3 城市公共空间 | 第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8-22页 |
1.5.1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 第22-3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2.1.1 食物城市主义理论 | 第22-25页 |
2.1.2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理论 | 第25-26页 |
2.1.3 农业城市主义理论 | 第26-27页 |
2.1.4 食物敏感型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 第27-28页 |
2.2 多重价值 | 第28-30页 |
2.2.1 环境生态价值 | 第28-29页 |
2.2.2 经济效益价值 | 第29页 |
2.2.3 社会文化价值 | 第29-30页 |
2.3 可行性分析 | 第30-31页 |
2.3.1 市民田园情结 | 第30页 |
2.3.2 相关技术发展 | 第30页 |
2.3.3 充足水肥资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设计策略 | 第32-51页 |
3.1 城市公共空间体系重构 | 第32-42页 |
3.1.1 国内外城市公共空间比较 | 第32-34页 |
3.1.2 食物城市主义对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新要求 | 第34-36页 |
3.1.3 城市公共空间体系重构策略 | 第36-42页 |
3.2 物质循环技术模式 | 第42-48页 |
3.2.1 闭合养分代谢系统 | 第42-45页 |
3.2.2 构建水分循环系统 | 第45-47页 |
3.2.3 倡导清洁能源利用 | 第47-48页 |
3.3 运行管理模式 | 第48-50页 |
3.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第48-49页 |
3.3.2 发展多种运营模式 | 第49-50页 |
3.3.3 提高公众的参与性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第51-67页 |
4.1 WORKac事务所城市食物系统实践 | 第51-58页 |
4.1.1 WORKac事务所简介 | 第51页 |
4.1.2 WORKac事务所食物系统思想剖析 | 第51-55页 |
4.1.3 案例综合解读 | 第55-58页 |
4.2 法明顿商业大道改造 | 第58-60页 |
4.3 拉斐特农业广场 | 第60-62页 |
4.4 路易斯维尔食物港 | 第62-64页 |
4.5 芝加哥北格兰特艺术之田 | 第64-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研究性设计 | 第67-87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7-72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67页 |
5.1.2 设计目标 | 第67-68页 |
5.1.3 基地条件 | 第68-72页 |
5.2 设计要求与设计原则 | 第72页 |
5.3 方案设计 | 第72-82页 |
5.3.1 方案构思与总体功能布局 | 第73页 |
5.3.2 食物生产与物质空间整合 | 第73-78页 |
5.3.3 物质循环与基础设施构建 | 第78-80页 |
5.3.4 无障碍环境与适老化改造 | 第80-82页 |
5.4 愿景 | 第82-85页 |
5.5 食物产量计算 | 第85-8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总结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