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 1.2.1 拆除爆破的发展 | 第14-16页 | 
| 1.2.2 拆除爆破塌落触地振动研究 | 第16-20页 | 
| 1.2.3 拆除爆破塌落触地振动信号处理研究 | 第20-21页 | 
| 1.2.4 拆除爆破塌落触地振动下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 第21-24页 |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拆除爆破塌落触地振动特性及信号分析理论 | 第27-47页 | 
| 2.1 引言 | 第27页 | 
| 2.2 塌落触地振动的特性及传播分析 | 第27-32页 | 
| 2.2.1 塌落触地振动的产生 | 第27-28页 | 
| 2.2.2 塌落触地地震波的类型 | 第28-29页 | 
| 2.2.3 塌落触地地震波的传播 | 第29-31页 | 
| 2.2.4 爆破振动、塌落振动与天然地震的异同 | 第31-32页 | 
| 2.3 塌落触地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 第32-45页 | 
| 2.3.1 小波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 2.3.2 小波包分析方法 | 第36-39页 | 
| 2.3.3 HHT分析方法 | 第39-4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塌落触地振动能量分布特征及衰减规律 | 第47-87页 | 
| 3.1 引言 | 第47页 | 
| 3.2 工程概况及现场测试结果 | 第47-58页 | 
| 3.2.1 工程概述 | 第47-49页 | 
| 3.2.2 总体爆破方案 | 第49-51页 | 
| 3.2.3 塌落触地振动测试仪器设备 | 第51-53页 | 
| 3.2.4 现场测试数据结果 | 第53-58页 | 
| 3.3 原始信号在不同频带的能量分布 | 第58-67页 | 
| 3.3.1 塌落触地振动数据整理 | 第58-60页 | 
| 3.3.2 基于小波分析的不同频带内能量分布 | 第60-64页 | 
| 3.3.3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不同频带内能量分布 | 第64-67页 | 
| 3.4 塌落触地振动基于能量特征分析 | 第67-84页 | 
| 3.4.1 塌落触地振动基于HHT法的时频能量谱分析 | 第67-80页 | 
| 3.4.2 塌落触地振动信号边际能量谱分析 | 第80-83页 | 
| 3.4.3 塌落触地振动信号三维能量谱分析 | 第83-8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 第四章 塌落触地振动的地面运动功率谱建立及参数确定 | 第87-105页 | 
| 4.1 引言 | 第87-88页 | 
| 4.2 地震波频域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88-90页 | 
| 4.2.1 简谐波 | 第88-89页 | 
| 4.2.2 线性运动微分方程的谐波分析 | 第89-90页 | 
| 4.3 塌落触地振动诱发地面地震动函数模型建立 | 第90-96页 | 
| 4.3.1 塌落触地振动谱模型传递关系 | 第90-93页 | 
| 4.3.2 基于物理含义建立塌落触地振动随机傅里叶谱模型 | 第93-96页 | 
| 4.4 塌落触地振动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 第96-103页 | 
| 4.4.1 塌落触地振动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函数 | 第96-97页 | 
| 4.4.2 塌落触地振动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参数确定 | 第97-99页 | 
| 4.4.3 塌落触地振动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的验证 | 第99-10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五章 基于塌落触地振动地面运动功率谱对周边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105-119页 | 
| 5.1 引言 | 第105页 | 
| 5.2 线性结构在随机振动作用下频域分析方法 | 第105-108页 | 
| 5.3 基于地面运动功率谱模型对建筑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第108-117页 | 
| 5.3.1 单质点线性结构的力学模型 | 第109-110页 | 
| 5.3.2 地震动的输入 | 第110-111页 | 
| 5.3.3 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 | 第111-114页 | 
| 5.3.4 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 第114-11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 6.1 本文结论 | 第119-120页 | 
| 6.2 展望 | 第12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9-130页 |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