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结构论文

住宅地下室上浮后混凝土构件性能的分析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5页
        1.2.1 混凝土裂缝检测第8-11页
        1.2.2 混凝土裂缝的数值模拟方法第11-15页
    1.3 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工作第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钢筋混凝土模型和SOLID65单元第17-27页
    2.1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第17-18页
        2.1.1 整体式模型第17页
        2.1.2 组合式模型第17-18页
        2.1.3 分离式模型第18页
    2.2 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第18-19页
        2.2.1 本构模型第18-19页
        2.2.2 破坏准则第19页
    2.3 模拟钢筋混凝土的SOLID65单元第19-25页
        2.3.1 SOLID65单元理论基础第20-24页
        2.3.2 SOLID65单元的失效和屈服准则第24-25页
    2.4 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某住宅地下室上浮后现场检测第27-44页
    3.1 工程概况与水文地质第27-31页
    3.2 设计资料第31-32页
    3.3 现场检测第32-40页
        3.3.1 地下室上浮高度检测第32-33页
        3.3.2 底板平整度检测第33-35页
        3.3.3 地下室框架柱垂直度和梁挠度检测第35-36页
        3.3.4 承重构件裂缝出现部位及发展形态第36-39页
        3.3.5 地下室上浮影响范围第39-40页
    3.4 事故原因分析第40-42页
    3.5 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筏板与框架梁分析研究第44-65页
    4.1 验算分析中的注意事项第44页
    4.2 建立18~30/P~N筏板模型第44-47页
    4.3 18~30/P~N筏板结果分析第47-56页
    4.4 建立R/21~24框架梁模型第56-59页
    4.5 R/21~24框架梁结果分析第59-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复位与加固处理第65-77页
    5.1 应急处理措施第65页
    5.2 抗浮处理第65-66页
        5.2.1 “抗”的方法第65-66页
        5.2.2 “放”的方法第66页
    5.3 整体复位技术第66-67页
    5.4 加固技术第67-69页
    5.5 本案例处理措施第69-75页
        5.5.1 应急处理第69页
        5.5.2 抗浮与复位第69-71页
        5.5.3 加固处理第71-75页
    5.6 地下室抗浮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第75-76页
    5.7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6.1 主要结论第77-78页
        6.1.1 检测结论第77页
        6.1.2 验算分析结论第77-78页
        6.1.3 抗浮、复位与加固方案第78页
    6.2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锈钢芯板结构芯管平压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循证研究开封市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