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思路 | 第16-17页 |
|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胚胎型仿生自修复技术 | 第18-28页 |
| ·概述 | 第18-20页 |
| ·胚胎仿生自修复原理 | 第18-19页 |
| ·胚胎型仿生硬件 | 第19-20页 |
| ·胚胎阵列自修复机制及其细胞结构 | 第20-27页 |
| ·胚胎阵列自修复机制 | 第20-22页 |
| ·胚胎细胞电路结构 | 第22-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FIR 滤波器及其设计方法 | 第28-36页 |
| ·FIR 滤波器原理 | 第28页 |
| ·FIR 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及其选择 | 第28-32页 |
| ·直接型 | 第29-30页 |
| ·转置型 | 第30页 |
| ·级联型 | 第30-31页 |
| ·频率采样型 | 第31页 |
| ·滤波器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 ·FIR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 第32-34页 |
| ·窗函数法 | 第32-34页 |
| ·等同纹波设计方法 | 第34页 |
| ·FIR 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基于胚胎仿生阵列FIR 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 第36-52页 |
| ·FIR 滤波器的选定 | 第36-38页 |
| ·FIR 滤波器指标确定 | 第36页 |
| ·系数计算 | 第36-37页 |
| ·输入位宽确定 | 第37页 |
| ·滤波器结构选择 | 第37-38页 |
| ·基于胚胎仿生阵列FIR 滤波器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48页 |
| ·阵列设计 | 第38-40页 |
| ·乘累加的实现 | 第40-43页 |
| ·信号存储与转移的实现 | 第43-44页 |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 ·配置存储模块设计 | 第45-47页 |
| ·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 ·仿真与分析 | 第48-50页 |
| ·阵列功能验证 | 第48-49页 |
| ·阵列自修复验证 | 第49-50页 |
| ·设计思路及过程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基于胚胎仿生阵列FIR 滤波器自修复实验验证 | 第52-66页 |
| ·FPGA 设计与开发 | 第52-55页 |
| ·FPGA 结构 | 第52页 |
| ·FPGA 设计流程 | 第52-54页 |
| ·FPGA 在线配置 | 第54-55页 |
| ·胚胎型仿生自修复FIR 滤波器实验验证 | 第55-60页 |
| ·实验系统的介绍 | 第55-56页 |
| ·实验系统的组成 | 第56-60页 |
| ·自修复功能实验验证 | 第60-65页 |
| ·演示与验证 | 第60-65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