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凉山彝族毕摩职业传承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7-21页
    一、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第7-9页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9-16页
        (一)1949年以前的彝族毕摩文化研究第9-11页
        (二)1949年到1999年的彝族毕摩文化研究第11-13页
        (三)21世纪初以来的彝族毕摩文化研究第13-16页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6-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6页
        (二)研究创新之处第16-17页
    四、田野调查点概况第17-21页
        (一)田野调查点基本情况第17-18页
        (二)田野调查情况第18-21页
第一章 凉山彝族毕摩的作用第21-25页
第二章 毕摩职业的传统传承第25-39页
    一、凉山毕摩职业的流派和谱系第25-28页
    二、毕摩的传统传承形式第28-35页
        (一)血缘传承第28-31页
        (二)师徒传承第31-32页
        (三)毕摩职业传男不传女的原因第32-34页
        (四)无传承人的处置方式第34-35页
    三、毕摩传统职业传承的内容第35-39页
        (一)经书传承第35页
        (二)口诵内容的传承第35-36页
        (三)毕摩法器的传承第36页
        (四)毕摩绘画技巧的传承第36页
        (五)毕摩思想道德的传承第36-37页
        (六)作毕仪式程序的传承第37-39页
第三章 毕摩职业的当代传承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9-55页
    一、毕摩职业传承的现状第39-46页
        (一)血缘传承形式后继无人第39-43页
        (二)师徒传承形式名存实亡第43-46页
    二、毕摩作毕现状:不同地区对毕摩的需求不同第46-48页
    三、毕摩职业传承存在的问题第48-55页
        (一)毕摩选择了其他职业第48-50页
        (二)毕摩后代选择其他职业第50-55页
第四章 影响毕摩职业传承的主要因素第55-67页
    一、凉山毕摩经济收入的减少第55-58页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毕摩职业传承和发展的影响第58-61页
    三、毕摩后代职业选择的变化第61-63页
    四、群众对毕摩需求和认识的变化第63-67页
结语第67-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观视野: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反思
下一篇:土家族宗族堂号研究--以渝东南与黔东北为中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