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治疗学论文

祛痰开窍法及其运用的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7-14页
Abstract第14-24页
文献综述第25-5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44-51页
前言第51-53页
1 学术源流第53-71页
    1.1 先秦两汉时期——理论奠基,学术萌芽第53-56页
        1.1.1 “心主神明”的理论及意义第54页
        1.1.2 人体诸窍与五脏的关系第54-55页
        1.1.3 清窍不利病证及其治法第55页
        1.1.4 祛痰通窍方药及其运用第55页
        小结第55-56页
    1.2 魏晋至隋唐时期——总结经验,创制方药第56-58页
        1.2.1 风痰热上逆蒙蔽清窍的病候第56-57页
        1.2.2 运用祛痰开窍法治疗急症第57页
        1.2.3 祛痰开窍类方剂与药物第57-58页
        小结第58页
    1.3 宋金元时期——理论提升,应用拓展第58-61页
        1.3.1 “痰迷心窍”论的提出第58-59页
        1.3.2 祛痰开窍以醒神第59-61页
        1.3.3 祛痰以通利官窍第61页
        小结第61页
    1.4 明清至近代时期——阐释理论,总结实践第61-71页
        1.4.1 祛痰开窍以醒神第62-68页
        1.4.2 祛痰以通利官窍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2 基本理论第71-100页
    2.1 中医之痰及致病特点第71-72页
    2.2 祛痰开窍法的定义第72-73页
    2.3 祛痰开窍法的适用范围第73-80页
        2.3.1 痰迷心窍证第74-76页
        2.3.2 痰蒙五官清窍证第76-80页
    2.4 祛痰开窍法的类别第80-90页
        2.4.1 化痰开窍法第80-89页
            2.4.1.1 清热化痰开窍法第81-82页
            2.4.1.2 温化寒痰开窍法第82-83页
            2.4.1.3 熄风化痰开窍法第83页
            2.4.1.4 消积化痰开窍法第83-84页
            2.4.1.5 祛瘀化痰开窍法第84-85页
            2.4.1.6 解郁化痰开窍法第85-86页
            2.4.1.7 宁心化痰开窍法第86页
            2.4.1.8 健脾化痰开窍法第86-87页
            2.4.1.9 补气化痰开窍法第87-88页
            2.4.1.10 滋阴化痰开窍法第88-89页
        2.4.2 吐痰开窍法第89-90页
        2.4.3 下痰开窍法第90页
    2.5 祛痰开窍法的代表方剂第90-100页
        2.5.1 化痰开窍方剂第90-96页
        2.5.2 吐痰开窍方剂第96-98页
        2.5.3 下痰开窍方剂第98-100页
3 临床运用第100-133页
    3.1 中风第100-107页
        3.1.1 补气温阳,祛痰开窍第101-103页
        3.1.2 滋阴潜阳,祛痰开窍第103-104页
        3.1.3 熄风祛痰,醒神开窍第104-105页
        3.1.4 平肝泻火,祛痰开窍第105-106页
        3.1.5 通腑泻下,祛痰开窍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页
    3.2 癫狂第107-115页
        3.2.1 癫证第108-110页
            3.2.1.1 顺气解郁,祛痰开窍第108-109页
            3.2.1.2 清热泻火,祛痰开窍第109页
            3.2.1.3 健脾祛寒,祛痰开窍第109-110页
        3.2.2 狂证第110-115页
            3.2.2.1 清肝镇心,祛痰开窍第110-112页
            3.2.2.2 涌吐痰实,祛痰开窍第112页
            3.2.2.3 逐痰化瘀,开窍醒神第112-113页
            3.2.2.4 扶正祛邪,祛痰开窍第113-115页
    3.3 痫证第115-119页
        3.3.1 定惊安神,祛痰开窍第116-117页
        3.3.2 清心泻火,祛痰开窍第117-118页
        3.3.3 熄风定痫,祛痰开窍第118-119页
    3.4 呆证第119-122页
        3.4.1 扶正化瘀,祛痰开窍第120-121页
        3.4.2 健胃开郁,祛痰开窍第121-122页
    3.5 温病第122-125页
        3.5.1 清心泻热,祛痰开窍第122-123页
        3.5.2 清暑泻肝,祛痰开窍第123-124页
        3.5.3 清热化湿,祛痰开窍第124-125页
    3.6 急喉风第125-130页
        3.6.1 内治法第126-129页
            3.6.1.1 泻火解毒,祛痰开窍第126-127页
            3.6.1.2 祛风散邪,祛痰开窍第127-128页
            3.6.1.3 涌吐痰涎,祛痰开窍第128-129页
        3.6.2 针刺法第129-130页
    3.7 耳鸣耳聋第130-133页
结论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个人简介第140-141页
附件第141-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分子网络机制探究
下一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联合抗抑郁药治疗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