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6-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6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7-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9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6.1 国外财政支农研究 | 第9-10页 |
1.6.2 国内财政支农研究 | 第10-12页 |
1.6.2.1 有关财政支农规模和使用的研究 | 第10页 |
1.6.2.2 有关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研究 | 第10-11页 |
1.6.2.3 有关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2.1 财政支农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 第12-13页 |
2.1.1 财政支农资金 | 第12页 |
2.1.2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 | 第12-13页 |
2.2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3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3-14页 |
2.2.3 公共绩效理论 | 第14页 |
2.2.4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4页 |
2.2.5 管理整合思想 | 第14-15页 |
3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5-21页 |
3.1 静乐县基本情况 | 第15-17页 |
3.2 静乐县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3.2.1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静乐县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迫切要求 | 第17-18页 |
3.2.2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静乐县改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现状的迫切要求 | 第18页 |
3.2.3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静乐县统筹解决县域扶贫资金不足的迫切要求 | 第18页 |
3.2.4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静乐县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 | 第18页 |
3.3 静乐县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可行性 | 第18-21页 |
3.3.1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 | 第19页 |
3.3.2 人民群众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支持 | 第19页 |
3.3.3 各地改革试点已取得一定成效 | 第19-21页 |
3.3.3.1 山西石楼模式 | 第19-20页 |
3.3.3.2 四川南充模式 | 第20页 |
3.3.3.3 黑龙江省模式 | 第20-21页 |
4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4.1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 第21页 |
4.1.1 总体思路 | 第21页 |
4.1.2 整合目标 | 第21页 |
4.2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状 | 第21-24页 |
4.2.1 资金整合的范围 | 第21页 |
4.2.2 资金整合的方式 | 第21-23页 |
4.2.3 资金整合的规模 | 第23页 |
4.2.4 资金整合的机制和措施 | 第23-24页 |
4.2.5 资金整合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24页 |
4.3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4.3.1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体制还未完全理顺 | 第24页 |
4.3.2 县政府变更资金用途难度较大 | 第24-25页 |
4.3.3 县政府整合项目和资金自主权缺失 | 第25页 |
4.3.4 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平台,融资渠道不畅通 | 第25页 |
4.3.5 脱贫攻坚任务资金缺口大 | 第25页 |
4.4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5-26页 |
4.4.1 体制性制约因素 | 第25-26页 |
4.4.2 制度性制约因素 | 第26页 |
4.4.3 财力性制约因素 | 第26页 |
5 静乐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对策 | 第26-33页 |
5.1 资金整合的思路 | 第27-28页 |
5.1.1 强化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意识 | 第27页 |
5.1.2 强化资金来源渠道的整合 | 第27-28页 |
5.1.3 强化资金管理方式的整合 | 第28页 |
5.2 资金整合的具体建议 | 第28-33页 |
5.2.1 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新格局 | 第28-29页 |
5.2.2 打造整合平台,着力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新合力 | 第29页 |
5.2.3 突出制度设计,着力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新机制 | 第29-31页 |
5.2.3.1 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协调机制 | 第29-30页 |
5.2.3.2 构建多元化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 | 第30页 |
5.2.3.3 修订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制度体系 | 第30-31页 |
5.2.4 深化配套改革,着力构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新动力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