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AES容错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 第16-31页 |
2.1 有限域 | 第16-18页 |
2.1.1 有限域GF(2~m)上的元素表示 | 第16-17页 |
2.1.2 GF(2~8)域的模加运算 | 第17-18页 |
2.1.3 GF(2~8)域的模乘运算 | 第18页 |
2.2 高级加密标准(AES) | 第18-23页 |
2.2.1 AES加密算法 | 第18-22页 |
2.2.1.1 字节代替变换(SubBytes) | 第19-20页 |
2.2.1.2 行移位变换(ShiftRows) | 第20页 |
2.2.1.3 列混合变换(Mixcolumns) | 第20-21页 |
2.2.1.4 轮密钥加变换(AddRoundKey) | 第21-22页 |
2.2.2 密钥扩展单元 | 第22-23页 |
2.3 AES的工作模式 | 第23-28页 |
2.3.1 电子密码本模式(ECB) | 第24页 |
2.3.2 密码分组链接模式(CBC) | 第24-25页 |
2.3.3 密码反馈模式(CFB) | 第25-27页 |
2.3.4 输出反馈模式(OFB) | 第27页 |
2.3.5 计数器模式(CTR) | 第27-28页 |
2.4 容错技术 | 第28-30页 |
2.4.1 硬件冗余 | 第29页 |
2.4.2 信息冗余 | 第29页 |
2.4.3 时间冗余 | 第29-30页 |
2.4.4 软件冗余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GF(2~4)域上基于AES的错误检测方案 | 第31-39页 |
3.1 GF(2~8)域与GF(2~4)域的元素变换 | 第31-33页 |
3.2 提出的AES错误检测方案 | 第33-38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33-36页 |
3.2.1.1 SubBytes变换 | 第35页 |
3.2.1.2 ShiftRows变换 | 第35页 |
3.2.1.3 MixColumns变换 | 第35-36页 |
3.2.1.4 AddRoundKey变换 | 第36页 |
3.2.2 S-盒错误检测方案在GF(2~4)域上优化 | 第36-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RS码的AES容错方案 | 第39-48页 |
4.1 Reed-Solomon码 | 第39-43页 |
4.1.1 RS码的编码原理 | 第39-42页 |
4.1.2 RS(n,k)缩短码 | 第42-43页 |
4.2 基于RS码的AES容错方案 | 第43-47页 |
4.2.1 基本原理 | 第43页 |
4.2.2 CTR模式的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4.2.3 RS(56,48)编码模块设计 | 第44-47页 |
4.2.3.1 子模块INPUT_CTRL的设计 | 第45页 |
4.2.3.2 子模块ENCODER的设计 | 第45-46页 |
4.2.3.3 子模块OUTPUT_CTRL的设计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容错方案的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48-56页 |
5.1 实验仿真与验证 | 第48-52页 |
5.1.1 GF(2~4)域上基于AES的错误检测方案的验证 | 第48-51页 |
5.1.2 基于RS码的AES容错方案的验证 | 第51-52页 |
5.2 实验结果比较 | 第52-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