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关于图像 | 第11-17页 |
1.1 图像 | 第11-13页 |
1.1.1 “图像”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图像”的产生 | 第12-13页 |
1.2 “图像转向”的解读 | 第13-17页 |
1.2.1 “图像转向” | 第13-15页 |
1.2.2 图像与油画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国当代油画中人物形象“图像转向”的文化背景分析 | 第17-30页 |
2.1 人物形象——社会的透视镜? | 第17-22页 |
2.1.1 肖像——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 | 第17-20页 |
2.1.2 肖像是镜像还是符号? | 第20-21页 |
2.1.3 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分析法的理解 | 第21-22页 |
2.2 中国当代油画中人物形象“图像转向”的文化背景 | 第22-30页 |
2.2.1 艺术不再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 | 第22-24页 |
2.2.2 85美术思潮 | 第24-26页 |
2.2.3 新空间与重要成员 | 第26-30页 |
第3章 外来艺术对中国当代油画中人物形象“图像转向”的影响.. | 第30-39页 |
3.1 波普艺术的影响 | 第30-36页 |
3.1.1 波普的由来 | 第30-31页 |
3.1.2 西方波普艺术 | 第31页 |
3.1.3 中国波普艺术 | 第31-36页 |
3.2 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影响 | 第36-39页 |
第4章 关于深圳美术馆“图像转向”展览的研究 | 第39-55页 |
4.1 “观念的图像”展 | 第40-43页 |
4.2 “图像的图像”展 | 第43-47页 |
4.3 “嬉戏的图像”展 | 第47-50页 |
4.4 “历史的图像”展 | 第50-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对中国当代油画中人物形象“图像转向”的再认识(代结语)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