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结合SWMM模型的杨凌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城镇化发展及问题第11页
        1.1.2 城市内涝频发第11-12页
        1.1.3 水土污染现状第12-13页
        1.1.4 现状排水管网落后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4-21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第23页
    1.6 研究路线第23页
    1.7 本章小节第23-25页
第二章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与实践探索第25-34页
    2.1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第25-29页
        2.1.1 绿色屋顶第25-26页
        2.1.2 透水铺装第26-27页
        2.1.3 雨水花园第27-28页
        2.1.4 下凹式绿地第28页
        2.1.5 雨水罐第28-29页
    2.2 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第29-33页
        2.2.1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分析第29-31页
        2.2.2 包头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分析第31-33页
    2.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杨凌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究第34-64页
    3.1 自然现状概况第34-37页
        3.1.1 区域概况第34页
        3.1.2 气候水文第34-36页
        3.1.3 土壤地质第36-37页
    3.2 海绵城市建设需求与技术措施分析第37-41页
        3.2.1 建设需求分析第37-39页
        3.2.2 杨凌海绵措施适用性分析第39-41页
    3.3 城市建设区分析探究第41-50页
        3.3.1 建筑场地第41-44页
        3.3.2 城市道路第44-47页
        3.3.3 绿地广场第47-50页
    3.4 生态修复区建设分析探究第50-60页
        3.4.1 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探究第51-57页
        3.4.2 城市水系修复探究第57-60页
    3.5 农业保护区建设分析探究第60-63页
        3.5.1 农业发展概况第60页
        3.5.2 农业节水措施分析第60-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研究区SWMM模型建立与现状分析第64-78页
    4.1 SWMM模型原理第64-66页
        4.1.1 子汇水区域概化第64页
        4.1.2 地表产流模型第64-65页
        4.1.3 管网汇流模型第65-66页
    4.2 研究区SWMM模型建立第66-73页
        4.2.1 研究区域选择第66-67页
        4.2.2 雨水管网概化第67-69页
        4.2.3 子汇水区域划分第69-71页
        4.2.4 降雨资料准备第71-72页
        4.2.5 模型参数设定第72-73页
    4.3 研究区现状分析第73-77页
        4.3.1 A区现状分析第73-76页
        4.3.2 B区现状分析第76-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研究区海绵城市改造分析第78-94页
    5.1 研究区海绵措施选择第78-82页
        5.1.1 海绵措施方案制定第78-81页
        5.1.2 海绵措施参数设置第81-82页
    5.2 A区海绵改造结果对比分析第82-88页
        5.2.1 A区系统径流量对比分析第82-83页
        5.2.2 A区系统出流量对比分析第83-86页
        5.2.3 A区排放口对比分析第86-87页
        5.2.4 A区管段超载和节点溢流对比分析第87-88页
    5.3 B区改造结果对比分析第88-92页
        5.3.1 B区系统径流量对比分析第88-90页
        5.3.2 B区系统出水容积和径流系数对比分析第90-91页
        5.3.3 B区蓄水池蓄水状况分析第91-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第94-96页
    6.1 总结第94-95页
    6.2 建议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楼板复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设有悬挑连廊的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