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共同体与中国的对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序言 | 第11-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写作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缺陷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东亚共同体的背景 | 第17-24页 |
·东亚共同体提出的过程 | 第17-20页 |
·马哈蒂尔的“东亚经济集团构想” | 第17-18页 |
·东亚共同体的提出和共识 | 第18-19页 |
·东亚共同体的新动向 | 第19-20页 |
·东亚各国对东亚共同体的态度 | 第20-24页 |
·中国的态度 | 第20-21页 |
·日本的态度 | 第21页 |
·韩国的态度 | 第21-22页 |
·东盟的态度 | 第22-24页 |
3 影响东亚共同体的有利因素 | 第24-40页 |
·东亚一体化的经济基础 | 第24-30页 |
·东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高 | 第24-25页 |
·东亚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增加 | 第25-26页 |
·东亚区域内贸易迅速增长---依存度提高 | 第26-28页 |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性提高 | 第28-30页 |
·三个"10+1"FTA的进展 | 第30-34页 |
·中国—东盟FTA(CAFTA)的进展 | 第30-32页 |
·日本—东盟EPA的进展 | 第32-33页 |
·韩国-东盟FTA的进展 | 第33-34页 |
·东亚FTA浪潮 | 第34-36页 |
·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经验 | 第36-40页 |
·欧盟的经验 | 第36-37页 |
·东盟的经验 | 第37-40页 |
4 影响东亚共同体的不利因素 | 第40-45页 |
·政治因素的影响 | 第40-43页 |
·领导权之争 | 第40-42页 |
·美国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43-45页 |
·东亚进出口贸易不平衡 | 第43-44页 |
·东亚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平衡 | 第44-45页 |
5 中国参与东亚共同体进程的对策 | 第45-54页 |
·加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 第45-46页 |
·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 | 第45-46页 |
·继续支持东盟推进东亚合作的积极性 | 第46页 |
·加强中日友好合作 | 第46-49页 |
·确保中日关系和平友好发展 | 第46-47页 |
·以经贸合作带动政治合作 | 第47-48页 |
·继续提倡和推进中日FTA | 第48-49页 |
·加强中韩友好合作 | 第49-51页 |
·加强中韩友好合作,发展两国自由贸易 | 第49页 |
·以中韩FTA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 | 第49-51页 |
·做好开展东亚自由贸易的准备 | 第51-54页 |
·逐步降低关税税率,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 第51-52页 |
·加快知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