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研究的难点和创新 | 第13-14页 |
(一) 研究难点 | 第13页 |
(二)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4-18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6页 |
一、行政执法 | 第14页 |
二、综合行政执法 | 第14-15页 |
三、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分权制衡理论 | 第16-17页 |
二、公共治理理论 | 第17页 |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实践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背景 | 第18页 |
一、南通市基本情况 | 第18页 |
二、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程 | 第18页 |
三、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 第18页 |
第二节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做法及成效 | 第18-21页 |
一、梳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责 | 第19页 |
二、整合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 第19-20页 |
三、下沉综合执法重心 | 第20页 |
四、健全综合执法体制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相关领域的改革实践 | 第21-24页 |
一、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实践 | 第21-22页 |
二、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实践 | 第22页 |
三、环境保护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实践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一节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法律依据依旧不足 | 第24页 |
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组成不尽合理 | 第24页 |
三、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部门关系尚未理顺 | 第24页 |
四、社会对综合行政执法接受程度依然不高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5-27页 |
一、顶层设计层面的原因 | 第25页 |
二、实际操作层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三、社会舆论层面的原因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国内其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做法和启示 | 第27-32页 |
第一节 国内其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做法 | 第27-29页 |
一、浙江省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做法 | 第27-28页 |
二、辽宁省鞍山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做法 | 第28页 |
三、江苏省昆山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主要做法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国内其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带来的启示 | 第29-32页 |
一、下移执法队伍 | 第29页 |
二、提升执法素质 | 第29-30页 |
三、规范执法行为 | 第30-32页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南通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 第32-38页 |
第一节 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 第32-33页 |
一、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名称 | 第32页 |
二、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组成 | 第32-33页 |
三、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纵向管理 | 第33页 |
四、规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内部机构设置 | 第33页 |
第二节 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权力配置 | 第33-35页 |
一、明确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定位 | 第33-34页 |
二、规定综合行政执法的职权类型 | 第34页 |
三、确定综合行政执法的职权范围 | 第34-35页 |
四、完善综合行政执法的协调配合机制 | 第35页 |
第三节 建立统一整体性的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 | 第35-36页 |
一、搜集信息系统数据内容 | 第35-36页 |
二、实现部门数据信息的整合 | 第36页 |
三、构建综合行政执法的信息化机制 | 第36页 |
第四节 鼓励社会公众参与 | 第36-38页 |
一、丰富社会公众参与人群 | 第36页 |
二、增加社会公众参与途径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