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简介 | 第10页 |
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结构的影响因素 | 第10-13页 |
1.2.1 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2 有机配体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阴离子的影响 | 第12页 |
1.2.4 溶剂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 第13页 |
1.4 基于MOFs前驱体的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16页 |
1.4.1 MOFs衍生的多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 | 第14页 |
1.4.2 MOFs衍生的金属氧化物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3 MOFs衍生的氢氧化物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 | 第15页 |
1.4.4 MOFs衍生的碳基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 | 第15-16页 |
1.5 基于MOFs前驱体的可控煅烧策略 | 第16-19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7 本论文所用的化学试剂、测试手段及表征仪器 | 第21-22页 |
1.7.1 化学试剂 | 第21-22页 |
1.7.2 主要测试及表征仪器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爆炸性Cu-MOF衍生的多级花状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方面的研究 | 第28-54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双咪唑类配体的合成 | 第29页 |
2.2.2 Cu-MOF单晶和粉末的合成 | 第29页 |
2.2.3 Cu@C复合物和NPCs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4 Cu-MOF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30页 |
2.2.5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30页 |
2.2.6 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50页 |
2.3.1 基于MOF前驱体的有效合成策略 | 第31页 |
2.3.2 Cu-MOF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2.3.3 碳材料的形貌及表征 | 第33-46页 |
2.3.4 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6-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第三章 苯二甲酸配体调控的不同网格大小Co-MOFs以及可调孔径大小的CoS_2@CNTs在超级电容方面的研究 | 第54-86页 |
3.1 引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3.2.1 Co-MOFs1-3的合成 | 第55-56页 |
3.2.2 Co@CNTs和CoS_2@CNTs复合物的合成 | 第56页 |
3.2.3 Co-MOFs1-3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56页 |
3.2.4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56页 |
3.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81页 |
3.3.1 煅烧策略的综合考虑 | 第57-58页 |
3.3.2 Co-MOFs1-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8-62页 |
3.3.3 煅烧后材料的形貌及其表征 | 第62-75页 |
3.3.4 苯二甲酸配体对复合物孔径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6-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结论与创新 | 第86-88页 |
附表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