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模拟酶催化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及功能材料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酶的种类及应用第11-13页
    1.2 氧化还原酶及催化乙烯基单体聚合第13-14页
        1.2.1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第13页
        1.2.2 漆酶第13-14页
        1.2.3 葡萄糖氧化酶(GOx)第14页
    1.3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第14-20页
        1.3.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第15-19页
        1.3.2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第19-20页
    1.4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花材料第20-22页
        1.4.1 Cu(Ⅱ)与蛋白质形成的纳米花第21页
        1.4.2 Ca(Ⅱ)与蛋白质形成纳米花第21-22页
    1.5 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酶促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酶促开环聚合连用制备两亲性基因载体第23-36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6页
        2.2.1 实验试剂第24页
        2.2.2 仪器表征第24-25页
        2.2.3 N435催化合成聚己内酯第25页
        2.2.4 DhHP-6催化ATRP聚合制备PCL-b-PGMA第25页
        2.2.5 在无催化剂下合成PCL-b-PGEA第25页
        2.2.6 制备聚合物/pDNA复合物第25-26页
        2.2.7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第26页
        2.2.8 无血清条件下粒径和表面电势的表征第26页
        2.2.9 细胞培养第26页
        2.2.10 细胞毒性试验第26页
        2.2.11 体外有血清细胞转染实验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2.3.1 聚合物结构的表征第27-30页
        2.3.2 DhHP-6催化ATRP合成嵌段聚合物动力学研究第30-32页
        2.3.3 嵌段聚合物用于基因载体的研究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过氧化物酶活性纳米花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单体进行RAFT聚合研究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3.2.1 实验试剂第37页
        3.2.2 仪器表征第37页
        3.2.3 BSA?Cu_3(PO_4)_2·3H_2O纳米花制备第37-38页
        3.2.4 BSA?Cu_3(PO_4)_2·3H_2O纳米花引发的RAFT聚合第38页
        3.2.5 BSA?Cu_3(PO_4)_2·3H_2O纳米花重复利用率第38页
        3.2.6 合成不同分子量的poly(DMAEMA)第38-39页
        3.2.7 Poly(DMAEMA)扩链实验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3.3.1 RAFT聚合制备poly(DMAEMA)第39-42页
        3.3.2 重复利用纳米花引发的RAFT聚合第42-44页
        3.3.3 底物浓度对聚合的影响第44-46页
        3.3.4 聚合活性特征的验证第46-47页
        3.3.5 RAFT聚合制备poly(PEGMA500)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仿生矿化法构筑脂肪酶-无机纳米花第50-63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2.1 实验试剂第50-51页
        4.2.2 仪器表征第51页
        4.2.3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制备第51页
        4.2.4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水解活性的研究第51-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4.3.1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形貌表征第52-55页
        4.3.2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结构确认第55-57页
        4.3.3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氮气吸附表征第57-58页
        4.3.4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热重分析第58-60页
        4.3.5 PPL-Cu_3(PO_4)_2·3H_2O纳米花催化底物水解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亲性N-卤胺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下一篇:钴基金属氧化物和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